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

2020-08-04邱静晖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资源利用资源开发课程资源

邱静晖

摘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务件。文章指出,数学教师不仅可以从教材、身边事物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基础和依据。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更要善于捕捉及利用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如教科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等。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对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都有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挖掘教材资源

数学教科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专家、教师、学生对话的文本,蕴藏着许多数学思维方法。教育者对其智力因素挖掘的程度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就不一样。

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中的“乘火车”这一课时,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课后的一道练习:摘香蕉,要求把香蕉图片中的六道乘法算式按得数“小于200”和“大于200”分给两只小猴。此题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直接用竖式计算;二是估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用竖式计算,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吗?比如计算48×4,可以把48看作多少来算?经过启发,成绩中上的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把48看作50,那么48×4=200,实际结果比200小,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用估算的方法比竖式计算解决此类问题更方便。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择优而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不过,据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只会想到用竖式计算,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深入了解教材,在课前没有精心策划,可能就会错过此题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正确解读教材、活用教材。

二、捕捉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会有灵感与顿悟,这种资源稍纵即逝,需要教师灵敏把握,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各类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疑问、困惑变成教学生长点,激活书本知识。

(一)关注学生差异资源

(二)巧用错误资源

有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展现了学生的思维风采,极有利用价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机智把握引导时机,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而在课堂反馈时,一位学生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句非常值得教师和学生思考的话,笔者发现学生中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显然,部分学生对刚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环节“由平行四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给遗漏了。笔者没有轻率地纠正,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回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同时建议学生分别给一个长方形定出长和宽、给一个平行四边形定出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当平行四边形的底跟长方形的长相等,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时,它们的面积才会相等。

“错误是朵美丽的浪花”,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朵美丽的浪花,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以睿智的点拨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发现知识漏洞,促进学生更新认知结构,也让其他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提高反思水平。

三、开发身边资源

数学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学生熟悉目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记得学生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后,有一次,笔者让学生选择“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填空,其中一道题是:一条毛巾的面积是18()。学生在汇报结果时,笔者发现有3种答案。这时,笔者没有急着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物体表面的大小,自主纠错。笔者问:“同学们,我们身上什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生:“一个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笔者又问:“1平方分米跟我们身上什么的面积差不多大?”生:“一个手掌的面积。”笔者再问:“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接着笔者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如果一条毛巾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也就是18个手指甲那么大,那么它就比一个巴掌……”还没说完,反应快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比一个巴掌小。”“哈哈哈!太小了,不能选平方厘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笔者笑着再问:“如果选平方米,行吗?”一位学生说:“不行,因为我们教室的一个窗户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如果一条毛巾的面积是18平方米的话,就相当于18个窗户那么大,这不可能。”“那么一条毛巾的面积大约是18()?”“18平方分米。”这样创造性地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手指甲、手掌、教室窗户的大小作为素材,引导学生自我比较、自我判断,启发学生自我得出正确结论,对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错误信息的辨析,更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事物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乏味、难懂,学起来比较费劲。在短短的40分钟里,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那么,集文字、图形、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无疑是师生的好帮手。如在教授“轴对称和平移”以及“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时,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把图形的运动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如何准确判断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了解数学上的“出入相补”原理。为了凸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把相关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由易到难展现出来,这样比教师的重复讲解好得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永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和用好学生为教学提供的真正、有价值的资源;同时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动态生成的信息,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延伸,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

猜你喜欢

资源利用资源开发课程资源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探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陕西本土资源与幼儿环境创设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