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性疾病经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2020-08-02刘海峰邵彬
刘海峰 邵彬
【摘 要】 目的:研究微创旋切术以及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样本研究选取时间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确诊为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50例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和治愈的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效果显著提高,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和治愈的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腺炎性疾病;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
乳腺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治疗过程较长,病情也很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如未进行及时治疗可能会产生囊肿[1]。乳腺炎性疾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手术治疗对乳房的伤害极大,需要长期坚持换药,可能会造成病情反复,同时也会产生难看的疤痕,让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受到严重的打击[2]。而已有研究表明,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炎性疾病治疗中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手术对乳房的伤害,创口一般在4mm左右,康复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同时手術过程可以实时通过超声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控,治疗过程更安全,杜绝病情反复的可能[3]。故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确诊为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探讨了微创旋切术以及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3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慢性的乳腺炎并发脓肿;2)乳房的局部皮肤未出现破损,凝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3)未处于月经期;4)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43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9.46±1.67)岁,最长病程25d,最短病程3d,平均病程(10.58±2.16)d;研究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45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0.27±1.92)岁,最长病程26d,最短病程3d,平均病程(10.62±2.18)d。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在接近脓肿的皮肤处做适当大小(一般2~6cm)的放射状切口,用于清除脓液、坏死组织以及清洗创腔,切口不缝合,给予患者采用日常脓腔换药处理;研究组患者行微创旋切术的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使用安珂真空辅助全自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旋切刀手柄、控制主机和真空抽吸泵三大装置组成,患者需要保证正确的姿势仰卧,保证可以通过超声对伤病处进行探测,保证可以掌握病变处的具体情况,手术执行前要进行再次检查保证无误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会在病变处特定位置进行4mm左右的切口,当旋切刀进入切口后通过旋切刀对病灶进行处理,当病灶切除完成后对创口进行处理,吸尽腔内积血进行消毒处理后将负压引流装置置入,进行细微调整后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和治愈的时间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χ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应用(±s)描述,组间经t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和治愈的时间明显较短、瘢痕长度较短,经比较,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乳腺炎性疾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在临床中颇为常见,平均每4个治疗乳房疾病的患者中就有一位是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我们根据乳腺的功能和状态将乳腺炎性疾病分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一般发生在哺乳期内[4],多因为细菌感染或奶汁淤积造成的炎症,如能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囊肿,但如果患者拖延治疗时间,在发病48h后会出现囊肿等情况。非哺乳期乳腺炎引发可能比较多,临床中主要有导管扩张症、乳腺周围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5]。本次研究在给予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微创旋切术或者传统手术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和治愈的时间短,并且瘢痕长度较短,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的结果均与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可以认为,给予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微创旋切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的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炎性疾病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伟.乳腺炎性疾病经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06):33-34.
[2] 蒋雪梅.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在浆细胞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22-23.
[3] 张海燕,万航宇,王品,等.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01):67-71.
[4] 刘彦章,刘皎玲,陈建安,等.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06):360-364.
[5] 陈春燕,胡寿祥.安珂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6):7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