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0-07-30王春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王春露

摘 要:合作是人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意识与合作、交流能力逐步成为教学重点之一,而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弥补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的现实,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小组内部开展交流合作。这种学习形式主要适用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小组的形式为非同质小组。教师在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以整个小组为单位,以整个小组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而非小组成员的个人任务)为评价依据,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本文的主题是“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制定怎样的小组划分标准?在何种情境下才能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应当怎样依据小组成员的学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小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分组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控制小组人数,小组人数过少,会导致学习交流不充分,难以达到交流合作的效果,小组人数过多,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七嘴八舌,既会降低合作的效率,也很难让小组内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交流的机会,因此,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四至六人为宜。2.优化学习小组结构,小组之间强调“公平原则”,小组内部突出“帮带原则”。“公平原则”指的是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基本相同,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让各个小组公平竞争,充分展示组内成员的合作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效率。“帮带原则”指的是各个小组应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这样既能为学优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也能够让学优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帮助指导学困生,实现不同能力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小组内部还可以采用“民主集中原则”,每一节课由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汇总小组成员意见,对小组合作成果做出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果维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者产生建构知识体系动机的前提,是其在具体的情境中遇到了具体的问题,从而需要和他人交流与合作,在合伙过程中习得他人的经验,获取必要的信息,然后将這类内容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与意义的建构,最后使用新生成的体系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使小组合作具备了合理的动机,使合作的过程有了驱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被动地合作变为主动地探索,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这里,笔者仅以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导入为例。在教授“平面坐标系”这一课时,我会根据学生喜爱去电影院看好莱坞电影这一特点,提出问题“你去电影院看《复仇者联盟4》的时候,是怎样根据电影票的提示找到自己的座位的?”然后我会将在屏幕上展示电影票的票根图片,向学生提问“在这张电影票中,8排9座中的9与9排8座中的9有什么区别?”进而引出这一课需要学习探讨的数学问题,即“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的问题,这样就利用此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三、精心设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问题的设置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够贯穿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推动学生自主地完成意义建构的每一个环节;其次,问题设置还需突出层次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现象逐步深入本质,引导学生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从生活的现象中提炼出内在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先从乘方的意义出发,结合复习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再次,问题的设置还需兼顾“生成性”。教师应在课堂设计的总体框架内,在问题的设置上预留出生成的空间,方便学生针对合作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如,让学生完成“乘方运算”:①(-2) ②-(-2)③(-1/2),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完这三个问题后,可以使用指导性的语言,向学生抛出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在完成这些运算后,请仔细观察运算的结果,和组内同学进行讨论,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通过这样的提问,就巧妙地为学生的发散思维预留出了空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现象中总结出深层的规律。“到底乘方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乘方的运算以及书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从这个阶段的教学实际来看,这个问题的设计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是很有成效的。最后,问题的设置还有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气氛

自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以来,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师变为了“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主体。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总结其教育经验时指出,“现在的课堂和以前不一样了,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习知识,但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民主的氛围下,我们的学生才愿意畅所欲言,才会实现自我管理。”但是这种民主不是毫无原则的民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推行课堂民主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地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为了到达此目标,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如地参与到合作中来,给每一位小组成员平等的学习机会,在难度的设置上,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做到让学生经过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其次,这种民主氛围指的是“思想观念”上的百花齐放,而非僭越课堂纪律,干扰教学进度。再次,课堂民主的氛围还应遵循“民主集中”的原则,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扮演“领航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开展合作,完成小组合作的目标。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现在屏幕上展示如下算式:

然后提问学生,从这四组算式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规律?然后鼓励学生,请同学们在组内做好分工,运算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计算,总结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总结规律,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这样一来,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分配到了具体的任务,都能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各自所长,从而愿意在合作中展示自我,营造出轻松友好的民主合作氛围。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制定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评价的对象,不应只注重小组合作的结果,同时也应包含小组合作的过程,从合作的形式、合作方法、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维度给出科学合理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困生认识到,“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其次,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还应坚持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对小组集体的合作过程与成果给出评价,还应关注个体的发展,对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做出充分地肯定;再次,评价的等级可以适当划分出梯度,设置A、B、C、D、E五个等级,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各个小组以及组内各成员之间互相比拼的学习氛围,但是各个等级的差异不应过大,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评价的标准应当多元化,不应只关注结果的对与错,还应关注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与总结能力,打消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自卑感与顾虑,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

结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的认知规律,所以新课堂革命下的数学教学应顺应科学规律,使用合作的方式,创造民主轻松的交流氛围,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与外界交换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識体系,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倡导提升课堂效率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大势所趋,是新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的关键所在,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向光腾.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商场现代化,2011(10):57.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