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经济学曲线图密码探究

2020-07-29叶文化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实践

叶文化

[摘   要]经济学曲线图是政治高考常考的题型,但是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得分率比较低。文章将针对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曲线图中面临的困境,介绍破解经济学曲线图密码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学曲线图;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44-03

一、高考情况的分析

从2016年至2019年,有关经济学曲线图的题目是全国Ⅰ卷每年必考的题型(2016年第14题、2017年第12题、2018年第14题、2019年第13题),多以曲线的平行移动为主,2019年考了需求弹性问题。

从题型上看,经济学曲线图多出现在选择题;从考查的知识点上看,较多涉及价格与价值、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变动与相关商品需求量、均衡价格变动、价格与消费等;从类型上看,主要有曲线上点的移动与整条曲线的平行移动、多条曲线的对比等。

尽管高考经常考,但是学生的得分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这种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高,加上题目千变万化,这是学生做有关经济学曲线图的题目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学习的困境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对经济学曲线图的学习感到吃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看图表

以需求曲线图为例,如图1、图2:

笔者发现,学生一般能够通过图1上面的文字说明知道图1反映的是价格与需求量两者的关系,但是会搞不清是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还是需求量的变动引起价格的变动,因此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于图2,有的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这是关于什么的曲线图,P、Q分别代表什么也搞不清楚,因而无从下手,只能凭感觉选答案。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下题:

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甲商品使用价值大于乙商品

B.甲与乙功能相同,是替代商品

C.乙商品在市场上可能供过于求

D.甲商品的生产企业利润增长

从曲线图反馈的信息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价格呈上升趋势,乙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因而单纯看价格变动趋势是无法得知谁的使用价值更大的(要求学生了解使用价值的概念),故排除A;假设甲与乙互为替代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对甲的需求会减少,从而对乙的需求会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乙的价格可能上升,这与题中乙的价格下降不符,故排除B(要求学生掌握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和价格的影响);虽然甲的价格上升,但是题中没有提及甲商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情况,因而无法得出甲商品的生产企业利润增长的结论,故排除D(要求学生掌握利润与价格和成本的关系)。

由于经济学曲线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思维跨度比较大,加上学生平时不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导致该题型失分严重。

3.不能把材料与曲线图相关联

如下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即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曲线(如图4,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能正确表示这一政策对燃油汽车产生的影响是(  )

很多学生会错误地选择A答案,因为他们以为免征购置税意味着买车的成本下降,所以对车的需求会增加,这是不能把材料与曲线图相关联的表现。其实,题目材料中讲的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对燃油汽车产生的影响,属于非价格因素,曲线图的走向应该表现为整条曲线的平行移动,因而排除A和C。由于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互为替代品,故应该选B。

对材料的主旨缺乏了解,对关键信息把握不准确,不能把材料的信息与曲线图反馈的信息相关联,也是学生出错的重要原因。

4.缺乏对时政热点的关注

如下题:

图5中P为价格,Q为数量,S和S1为商品的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会引起E点向E1点变动的是()

A.持續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淘汰钢铁落后产能

B.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口日用品销量大增

C.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行租购同权,商品房价格下降

D.实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补贴制度,农民扩大生产规模

很多学生由于对“租购同权”不了解,所以无法判断C选项的正误。如果学生了解“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就应该知道实行租购同权后,由于租用房子与购买商品房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导致人们对商品房的需求减少,一般而言商品房的供给也会相应减少,属于非价格因素引起(即并非由于商品房的价格下降而造成供给减少),故供给曲线应该是往左边平行移动的,这里就可以排除C。

三、课堂教学的建议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济生活尤其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很多情况下只靠背诵和记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笔者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2019年全国Ⅰ卷的第13题:

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如图6,图中D表示需求)是(        )

从课堂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每班52人左右)做对这道题的学生均不超过10人。

学生由于对“需求弹性”的概念不理解,造成做曲线图的时候根本看不懂不同曲线反映的信息,如C和D两个选项到底有何区别搞不清楚(C选项曲线反映了新客户的需求弹性比老客户的需求弹性大;D选项曲线反映了老客户的需求弹性比新客户的需求弹性大), 结果很多学生错选了D选项。

虽然教材没有对“需求弹性”做专门的解释和说明,只提到:“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会不同?这种不同在曲线图中是如何体现的?我该如何判断哪条曲线代表生活必需品,哪条曲线代表高档耐用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把两条需求曲线(高档耐用品图7和生活必需品图8)同时画出来,然后取相同的价格变动幅度(P1-P2),让学生观察两个图中数量的变化幅度。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图7中的价格变动对需求数量影响的程度要比图8大,也就是说,图7的需求弹性大,因此图7应该就是高档耐用品的需求曲线。也可以更加简单地告诉学生:如果同时有两条需求曲线,接近水平线的那条曲线就是高档耐用品的需求曲线;接近垂直线的那条曲线就是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曲线。实践证明,这样的分析和讲解对学生加深理解是非常有效的。

2.熟记几种常见的曲线图

所谓提高做题的效率,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做对更多的题目。对于曲线图怎样才能提高做题的效率呢?笔者认为,熟记几种常见的曲线图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学生能够记住图9、图10、图11这几种常见的曲线图及其特点,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在题目中查找到关键信息,从而更加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记住几种曲线的字母代号也是非常必要的,如D(Demand)曲线就是需求曲线;S(Supply)曲线就是供给曲线;P(Price)就是价格;Q(Quantity)就是数量;E(Equilibrium)就是均衡点等等。

熟悉每种曲线图的特点,明确每个字母代号的含义,有利于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错误选项,从而提高做题效率。

3.注意曲线上箭头的指向和标注的信息

曲线图上箭头的指向(如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往往代表着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曲线图上标注的箭头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价格变动的情况(如P1→P2);(2)表示曲线上点的移动情况(如点A→点B);(3)表示曲线平行移动的情况(如D→D)等。

箭头的指向只表示参数变动的方向,并不表示结论。比如,价格从P1→P2只说明价格变动的方向是从P1到P2,我们无法得知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因此,曲线图上标注的信息(即P1与P2的位置)就尤为重要。例如下图:

图12和图15中的P1→P2意味着价格上升,但是图13和图14中的P1→P2则意味着价格下降。

4.区分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因而也就不明白曲线图中点的移动与整条曲线的平行移动有什么区别。例如:

随着近年来水泥行业持续去产能,水泥产量逐步下降,库存也在减少,水泥价格在2017年开始出现持续上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图(如图16,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不少的学生会选择A选项(因为题目中讲到水泥的价格出现持续上涨), 这是因为他们对材料的信息把握不准确和不理解曲线平行移动的原因。题中讲到水泥产量下降是由国家持续去产能造成的,并非是价格因素(水泥价格下降)引起的,因此可以断定应该是整条供给曲线(S曲线)往左边平行移动;加之题中讲到水泥价格持续上涨,所以可以确定选择C选项。

教师必须跟学生强调:如果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带来的影响,就应该是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如果是一种商品非价格因素(如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相关商品情况变化、国际贸易壁垒等)引起对其本身需求的影响,则应该是整条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往左(或往右)的平行移动。

关于曲线的平行移动,一般而言,实线代表移动前的情况,虚线代表移动后的情况;纯字母曲线(如S)代表移动前的情况,带符号的字母曲线(如S)代表移动后的情况;序号小的曲线(如S1)代表移动前的情况,序号大的曲线(如S2)代表移动后的曲线。

这样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理论以及掌握解题技巧。

5.关注时政,拓宽视野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并非看不懂曲线图,而是对材料中的某些概念缺乏了解,因而看不懂题意,造成无法正确判断。

例如,“去产能”是强调对需求还是对供给的影响?如果是对供给的影响,是增加供给还是减少供给?又如,“抄底黄金”中的“抄底”是什么意思?美联储加息会对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的进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再如,近年来美国连续调高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美国这样做会对我国的进出口造成怎样的影响?其目的又是什么?

高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提升核心素养,只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拓宽视野,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做题的效率。

总之,题目虽千变万化,但方法是相同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是相通的。有关经济学曲线图的题目作为高考常考的题型,尽管“想说爱你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概念讲清楚、把思路讲透彻,引导学生多总结经验和技巧,多做对比和分析,经济学曲线图的密码也是可以破解的。

[   参   考   文   献   ]

[1]  范竹发.经济学曲线图形题类型解读与应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72-76.

[2]  温普芬.高考政治复习中坐标曲线图选择题的解题思路[J].文教资料,2013(21):172-173.

[3]  王勇军.高考中有关经济学曲线的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8):56-5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