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督导式护理模式在急性肠梗阻导管护理中的影响效果
2020-07-28沈雪梅
沈雪梅
(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241000)
急性肠梗阻属于急腹症,发病率比较高,导管治疗时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是导管插入要从鼻腔经过,患者会产生显著的不适感,所以需要进行有效护理使患者的痛苦减轻[1]。本文应用督导式护理模式对急性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64 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 例,研究组男19例,女13 例,年龄21~66 岁,平均(35.71±3.13)岁;对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23~69 岁,平均(35.67±3.17)岁。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定所有患者均患有急性肠梗阻。2)均无其他肠管类疾病。(3)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剔除标准(1)血运性肠梗阻、可疑有肠扭转、肠套叠或绞窄性肠梗阻者。(2)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或患有精神疾病者。(3)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4)无参与研究意向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予以患者生活护理、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将常规护理与督导式护理相结合,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督导室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同伴督导 将急性肠梗阻患者集中在同一病室中,让其能够进行护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其他病友进行处理的方法,达到互相督促、互相监督,改正不良习惯的效果。而且患者能够从病友那里获得鼓励,相互关爱,能够使患者的配合度提高[2]。
1.2.2 团队督导 分别对入院5~7d 和2~3d 患者进行团队督导,都是派一名督导员(专业护士),5~7 例患者作为小团队,为患者讲解进行导管治疗的进展、目的、有关辅助治疗以及插管流程,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对患者的错误知识进行纠正,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安全感[3]。
1.2.3 自我督导 收集有关督导活动的信息,然后督导员在患者进行插管的后1d 和其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就是自我分析,了解患者的疾病影响、自我价值以及自身特点等,协助患者找到支持力量,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将内心真实愿望表达出来,宣泄情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统计学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本研究以0.05 为界值,P>0.05 表示无明显差异,相反P<0.05 则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d)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 肛门排气 腹痛缓解研究组 32 3.08±0.71 2.10±0.68 2.04±0.77对照组 32 4.11±0.53 3.37±0.64 3.20±0.70 t 值 / 15.278 15.211 15.417 P 值 /<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肠梗阻导管属于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型医疗品,进行置管后,能够随着小肠蠕动前进,是胃肠容物从梗阻点通过,帮助梗阻肠管引流减压,达到减轻水肿、扩张肠管的作用,使得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置入肠梗阻导管之后进行有效护理能够辅助治疗,使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置入肠梗阻导管之后,患者的心理应激以及遵医行为都会对诊疗工作产生影响,对病情康复不利。督导式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式,督导员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得护理质量提高,还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护理以及自我认知提高,让患者更加积极的进行治疗,改善病情,解除忧虑,加快病情恢复。根据本文表1 数据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上述研究相同。督导护理关键在于患者与患者、患者自身以及护患之间的情感效率,予以支持,使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得到满足,将错误思想以及行为纠正,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应用督导式护理模式对急性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更佳,使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加速,进一步改善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