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的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7-26辛继胜秦文胜陈岗赵恒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辛继胜 秦文胜 陈岗 赵恒

【摘  要】为解决实训设备多数采用验证性的实验箱,与多数毕业生从事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生产、测试、施工、维护等真实工作环境不匹配;教师多数直接来自高校,缺乏通信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导致从事高职教学改革的经验欠缺,与高水平教学团队要求不匹配;专业课程内容过多讲授理论教学,对于技能训练强调不足,与行业高度认可的技能认证需求不匹配等三个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公司,以广轻-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234”合作模式,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培养高素质ICT创新人才的发展道路,取得良好效果,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引言

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相适应,探索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全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学校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下,以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导向,紧密对接行业龙头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在服务ICT产业人才培养上,通过企业调研、行业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发现ICT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实训设备多数采用验证性的实验箱,与多数毕业生从事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生产、测试、施工、维护等真实工作环境不匹配;(2)教师多数直接来自高校,缺乏通信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导致从事高职教学改革的经验欠缺,与高水平教学团队要求不匹配;(3)专业课程内容过多讲授理论教学,对于技能训练强调不足,与行业高度认可的技能认证需求不匹配。以上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其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以上三个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公司,以广轻-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234”合作模式,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培养高素质ICT创新人才的发展道路,取得良好效果。

1.“234”合作模式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瞄准ICT产业高端,聚焦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以培养高素质ICT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与华为合作打造高水平通信技术专业群。校企双方采取 “234”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2”是指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和品牌,共同作为育人主体;“3”是指双方合作混编师资团队、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运营管理机制;“4”是指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四个方面深度校企合作。

2.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具体做法

(1)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采用业界主流商用设备,建设技术水平适度超前,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基地设计方案经过华为的严格验证和评审,匹配华为认证课程的案例和实训内容。基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业务场景化的云数据中心1间,兼顾满足日常教学和社会培训多功能教室7间、项目研讨室1间,可同时开展华为云计算、大数据、路由交换、WLAN、光传输、LTE网规网优等多个技术方向的教学与培训。

(2)打造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方式,派出教师参加华为认证讲师培训,长期聘请企业华为高级认证讲师担任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华为组织的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先后累计派出13名教师参加华为认证讲师培训和企业实践,聘请了12名企业高级讲师,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开展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合作推进课程资源与教材开发。充分利用华为的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建设光通信、5G、云计算等一体化课程资源(线上、线下资源)、教材开发、案例改编等课程资源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我校教授受聘为华为5G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委员,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华为云计算、5G等系列教材编写工作,为打造ICT人才培养高地奠定更加堅实的基础。

(4)训战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引入华为训战结合教学模式,围绕“以训促战,以战促训,训战结合”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华为的路由交换技术、云计算、WLAN、网络安全、光通信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华为认证标准,无缝对接华为认证系统,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5)社会培训助力区域发展。依托基地大力开发培训项目,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包括在校生华为认证培训、职业教师省培国培、华为行业客户培训等,实现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联合华为先后成功举办了华为云计算、网络安全、5G移动通信技术等系列新兴ICT技术中高职教师省培国培项目。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了华为云计算、大数据、路由交换、网络安全等职业认证培训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输出了高素质高技能的ICT人才。

(6)举办人才双选会促进学生就业。与华为及其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举办华为ICT人才专场招聘会,促进学生就业,形成人才培养链的闭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选拔学生参加华为生态大学ICT大赛,锻炼学生技能,建立华为人才库,对于获得认证和竞赛优秀学生,优先向华为生态圈合作伙伴推荐就业。

3.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1)人才培养成果。近两年,通过华为高级认证HCIP人数近300人,通过专家级认证HCIE人数近30人。学生报考华为HCIP的一次通过率达为99%, HCIE一次通过率达为70%。通过华为认证的学生顺利进入华为人才生态圈,并获得高质量就业。如监理152班李江勇同学,考取数通HCIP,就职于金华威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总代理商),担任数通售前工程师, 2019年负责多个千万级的项目;通信161班陈柯博,考取数通HCIE,目前就职于深圳盛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金牌服务合作伙伴),担任数通工程师,负责深圳腾讯网络项目运维等。

(2)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精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ICT创新人才。通信技术专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领先,专业建成省重点专业、高水平建设专业,省内首批通过IEET国际认证专业。团队成员先后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省教学名师、省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等。依托华为基地建成省级ICT公共实训中心,与华为等公司联合申报并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职业教育类特等奖。

(3)社会服务成果。近两年举办华为云计算、网络安全、5G等ICT新兴技术师资国培、省培项目10余项,培训了200多名职业院校教师。举办AI生态校园行—华为Atlas特训营、智能时代数字化人才发展论坛等公益培训和交流项目8项,举办华为ICT职业认证培训20多个班次,实现培训创收。与华为及其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举办2018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服务广东省25家高校、66家企业、700多名华为认证学生供需对接,对接成功率达80%。

(4)辐射带动成果。基地在全国高职同行产生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莅临学校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对基地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华为基地还接待了来自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中科研计算所、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等30余家单位领导的参观指导,山东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所兄弟院校前来参观交流。新华网、广东新闻联播、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本基地的产教融合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转载。

4.结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以广轻-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创新校企“234”合作模式,通过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推进课程与教材开发、训战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社会培训助力区域发展、举办人才双选会促进学生就业等举措,探索了产教融合精准培养高素质ICT创新人才的发展道路,对同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泳濤.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认知与机制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40(28): 30-34.

[2]陈岗. 国际化视野下产教融合精准培养通信技术专业“双高”人才的建设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7):145-147.

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828,产教融合的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辛继胜。

作者简介:辛继胜(197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秦文胜(1967-),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通信技术,职业教育。

陈岗(1976-),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技术。

赵恒(1978—),女,大学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