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幼儿学前教育的技巧

2020-07-26热孜宛古丽·阿洪农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技巧幼儿

热孜宛古丽·阿洪农

【摘  要】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们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和人格、情操等多种品质和品格的培养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幼儿学前教育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幼儿学前教育的技巧: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不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技巧

引言

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只能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学前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学前教育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以及相应的学习能力成长最迅速的阶段,是学生能够不断成长以及发展的可能,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很多发展的可能。因为需要比较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提升学龄前的认知,利用好学龄前的人力以及物力的条件,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的质量关系孩子们以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为了保证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家长及教师们便应为孩子们的认识和学习提供更多的积极方面的引导,同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2)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儿童的学龄前的时期是自身的社会化的起点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受后天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时期,也是一些基本感情开始形成的时期。目前比较正确而且恰当的学前教育,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有着比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前教育需要孩子能够普遍具有比较好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3)学前教育影响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学龄前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更多的要通过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这种认识包括一种自我主体及情绪的认识。在学龄前的教育之中,能够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并且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自我主体的意识。同时在教育中,通过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变化,也让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认识。

2.幼儿学前教育的技巧

2.1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幼儿学前教育之中应该注重本土化,伴随着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目前发展必然伴随着本土化的就的教育的加强的趋势。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共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2.2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的定义就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便是相应的“三化”教育,这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主要方法。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表现在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并且制定比较合理以及民主的规定,在民主化教学之中,需要不断与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沟通,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自律,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对于整体成绩较好的幼儿一些奖励,进而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卧室、图书室、洗手间等,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学校可以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一些优秀的孩子贴在上面;在卧室之中了,可以张贴一系列有利于比较好好的休息的图画,从而使得幼儿有着相应的意识;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

(3)个性化教育。新课标要求将学生的个性化体现出来。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晓,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最重要的是要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幼儿的個性化教育之中,需要设计出比较适合幼儿的相应的个性发挥的活动实践方案,并且采取一定的行动来加强幼儿的个性。

2.3不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的年龄阶段比较容易模仿他人,并且不加以选择性的模仿,如何培养好比较合理以及合适的行为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养:

(1)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在现代的家庭之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的家庭之中不言而喻,父母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能够为孩子处理好一切。这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并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心理。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能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在接受一些相关的学龄前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将正确的行为思想时刻影响孩子,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笔者所在的学校,定期给家长进行开放日活动,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这样使得家长能够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有所了解,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将与幼儿的情谊在游戏之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2)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比较和谐以及氛围较好的家庭环境之中,从而才能够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才能够对于幼儿有着比较好的教育意义。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亲子运动会、家园联欢会,让家长在不同的活动中通过耳闻目睹、亲身参与,观察了解自己孩子在园里的表现,发展状况和教师的培养方法,引导家长重视保护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决不包办代替,还要有意为孩子创设动手动脑的环境,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其交谈,利用校信通、电话、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3.结束语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只要他自己想做、能做,老师和家长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这样,家园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才能逐渐形成,并成为生活中自觉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陈幼琼.幼儿学前教育技巧 [J]. 读与写(上下旬),2018,(21):314-314.

[2]宗岩.声乐技巧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9,(5): 51.

[3]马林.切实加强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260-260.

[4]姚佳琪.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J].成才之路,2019,(14):65-65.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技巧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