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策略解析
2020-07-26王艳
王艳
【摘 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学类的主要专业之一。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围绕中职农业技术实践性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农艺;教学问题;实践性教学;对策
引言
根据当前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能够看出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却忽略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农业专业的人才需求。
1.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1.1课程定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当前,中国职业学校现代农业技术的教育目标和定位是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和劳动人才。中职教育还应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管理技能和完全资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进一步要求职业学校从单一的专业教育逐渐转变为职业教育,从专注于学科能力的教育转变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以及主题和工作能力有所变化。现代农业技术教育还着眼于未来的实践以及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建立了以学生为基础的教育目标,并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满足了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课程状态理论与现实之间应逐步打破。
1.2课堂管理以及教学安排的漏洞
职业学校的现代农业技术教学也凸显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该课程实际上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比之下,当今大多数中国大学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以“板书+讲解”的形式授课的,这通常是由于以下两个问题。在一些课堂的预习和复习方面做得也相对较差,这样会在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产生脱节情况,进而慢慢失去了实践教学的互动效应。
1.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手段单一低效
当前,在中国的师生评估中,评估标准遵循传统模型,但仅通过考试来确定学生的表现。这种直通式学习和评估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挑战。无论是学校进行的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将通过最高100分的试卷进行评判,因此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中,许多職业学校更加重视期末考试,但这也与学生文凭直接相关。因此,不同的学院和机构在研究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时或多或少具有“功利主义”,进一步误导了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2.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对策
2.1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应当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教学切入点,能够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在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所需的中等技术型以及应用实用型人才。同时应当重视加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以教师为中心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所以,要求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堂应精心设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要在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有机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看出必须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有效融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结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准备教学材料。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密切交往,切实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有助于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能够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到未来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师傅或者是引入企业的具体项目或者是业务流程,能够聘请业务骨干进行专题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发展所需的各项技能,也为学生参与岗位培训营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日后毕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2.2制订科学培养方案
为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促进学生就业,职业院校必须要改革教育机制。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职业教育,这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必须要对现有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培育农艺技术专业人才。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论能力强而操作能力低的情况,必须要让学生熟悉企业日常工作场景。学校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通过校企合作,将三年的教学实践融入培养体制,以螺旋式上升的学习体制促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参与实践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统筹安排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在初期专注理论课程教学,穿插实践课程,后期安排学生到训练基地实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确保理论知识得到有效转化。
2.3提升校企合作能力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学校和企业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建设学校内部实训基地,并结合企业的工作内容,在校时,由教师教给学生专业技能,辅以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大致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术;在企业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农业技术具体内容,实现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各环节的紧密衔接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在后期实习期间,职业院校要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学生接受实践培训时,学校要尽量确保导师的相对固定,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便其能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岗位工作。
2.4加强在岗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梳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与其他教师交流,找出原因,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除教师内部交流外,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和其他同类学校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学校要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在岗培训,使其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向,了解技术转化情况,掌握农业前沿技术和发展状况,并要求其将所学内容带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5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理实一体化”进行教学质量考评时,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构建全面的考评方法与原则,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评价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遵循能力本位,过程为主、主体多元等原则。要通过分析调研确定评价要素,设定量化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考核,由社会、企业、学校及学生四维一体共同参与,应当重视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入手,充分重视技能考核,并且要加强理论知识笔试考验。可以将学生的职业习惯以及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融入到考核项目之中,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职业素养。在理论测试时则应当要求学生学会基础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技巧和学习规律,改终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将考试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融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为一体,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其下各划分具体指标)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考核,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着力推进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3.结束语
在教育模式不断改革的今天,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对现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祥刚.如何创新中职学校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农机,201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