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心等待 静待花开

2020-07-26陶优勇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我反思自主思考等待

陶优勇

【摘  要】学生的发展需要“等待”,教学等待艺术是“不确定性”在教学中的体现。等待是一种期望,一种鼓励。课堂上,教师多一些等待,学生就会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多一些自主探讨的经历与体会,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等待;自主思考;战胜自我;自我反思

引言

举国上下课改轰轰烈烈,然而面对中考,甚至某些地方的提前招生,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达目标,为了节省时间,放弃了“等待”。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质疑,当做“例行公事”,置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无可厚非的,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要从关注个体开始,尊重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上。“等待”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事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科学课堂上要学会“等待”。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Rowe)在1974年提出的。等待时间包括两种重要类型:一是提出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间间隔的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间隔的时间。

1.等待,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偶尔的提问也是极个别同学参与。虽然教师讲得很耐心、很专注、很透彻,却很少给学生去思考、去体会。学生没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表现的机会,显得呆若木鸡。常常刚提出问题,就找同学来回答,答不出就更换一个同学来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答不出也不用进一步思考,答不出反正其他同学会答,甚至等待老师直接给答案。

以下笔者针对一堂县级公开课上的结尾部分,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课堂接近尾声,该结尾小结了。教师指令:今天我们学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请同学来谈谈收获。话音刚落,就直接叫了一位同学起来谈,该同学起来一脸懵,眼直直看着老师。老师明白该生回答不了,就赶紧再换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只说了几点,教师觉得不过瘾:谁还有补充吗?刚才答不出的同学举手了,教师再次请他回答的时候,这位同学却回答很到位。两位同学才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就坐。

在课后的教师自我反思中,该教师也清楚的认识到:在给出小结的指令之后,应当给点时间给孩子们思考一下。

由此可以看出,一节真正对学生起到高效率学习作用的课,应该是一节有节奏,有停顿的课。整个课堂充满学生思考时间,充满思维涌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课堂中就需要有一种“等待”,这种等待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2.等待,给孩子战胜自我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认知者,也是一个体验者。作为认知者,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运用;而作为体验者,他们时刻感受着课堂上不同的心理氛围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当课堂中学生表现出兴奋愉悦或者焦躁不安的情绪时,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正处于活动点,并且是他们正在体验着。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心里状态进行调整也需要时间。教师此时请退让一步,保持言语上的沉默,并用一些非语言效应如“微笑效应”,“站立效应”,等待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超越。

笔者去年接到班中,有位孩子在科任老师眼中已经是出了名的调皮鬼,科学更是没有任何兴趣,还扬言:考零分给老师看看。听到此,我并不气馁。笔者特意在课上多留意一些,第一节课时,笔者向他提问。第一次,他的回答让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笔者沉默不语,微笑著看着他,他站立在他的座位旁边,笔者继续用微笑鼓励他。清楚的观察到,他的眼睛盯着天花板某处,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的思维冲突。片刻之后,他终于作出了令其他同学咋舌的回答,其他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他坐下后,笔者发现这位同学眼里充满了感激,在余下的半节课里,他听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这使笔者想起了朱永新教授的话:“如果我们的老师不相信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那么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所以说你只要对孩子还没有绝望,这个孩子就有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因此等待也就意味着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充满信心。相信,等待,就是给孩子挑战自我的机会。

3.等待,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犯错是必然的,而学习本身就是错误的前概念被正确的认知替换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错误可能很幼稚,甚至很可笑的,这正需要在“等待”中不断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喜欢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然后给出正确的解答。如此处理,会使学生养成疲于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遇到困难,就不愿意积极思考了,而是静静等待教师的讲解了。因此,在课堂中,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思考和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然后请其他学生倾听他的叙述,让学生在自我整理和自我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再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笔者在《平面镜成像》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既然研究平面镜成像,但我拿来的不是平面镜,而是透明玻璃板?等待几分钟,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请同学回答,同学起来后回答:用透明的玻璃板能看清玻璃板后的像。笔者稍作等待,同时观察其他学生的表情变化,然后追问: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是这么认为的?笔者静静的等待,学生慢慢的道来,其他学生认真的倾听。等他表述完之后,很快有同学举手想帮他指正。他此时领会到自己回答存在的问题,并快速在脑海里徘徊自己的回答。笔者还是静静的等待,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当看到喜悦的表情洋溢在他脸上时,意味着“等待”有了丰盛的收获。

这种“等待”只需要一两分钟,也是为学生创造了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符合了学生客观要求,也为学生培养了遇事沉着冷静面对,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等待是一种期望,一种鼓励。课堂上,教师多一些等待,学生就会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多一些自主探讨的经历与体会,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等待,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同时“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等待,你将看到的是花开灿烂------学生闪光的智慧、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如密 王冬黎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2]何芳,吴刚平  《课堂教学的行为指令与内容指令》基础教育;2015.第5期

[3]丁邦平 《中国教育导刊》[J]2005.11

[4]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自我反思自主思考等待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学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