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2016-10-18韩雪
摘要:该文对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逐一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给出了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中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实训基地;中俄联合;关键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1-0209-02
1 引言
实践证明,有效的开展国际间教育与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对迅速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及科技、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是我国开展国际教育、科技合作的主要国家之一,从1995年中俄签订“关于互相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至今,两国奠定了良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基础,创建了优良的教育合作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项目的探索与研究,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高级应用型与国际型人才的有效的举措。
2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2.1 联合实训基地模型设计
目前国内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型,这两种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任务。中俄联合实训基地即是拓展高校教育实践的载体,又是探索国际间高校与高校、企业与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因此,其设计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国际化的原则,充分整合两国高校、社会、企业及市场资源,采用“教学—科研—实践—生产”模型结构。该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核心要素,即必要的实训设施、先进的科研设备、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及后勤保障、资金配备等其他要素。模型的外围对象主要包括中俄双方高校、企业、行业机构及其他组织等。
2.2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种已经成型的、能供人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运用这套体系可以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手段,实现既定目标。中俄联合实训基地是在充分借鉴国内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及中外高校交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行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两国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的,实行“高校与企业共同投入,共同监管”的管理模式。以双方高校为主体,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派人组成管理核心,主要负责基地各项任务的实施、决策制定及整体组织协调;高校负责教学、科研方面的经费及人员投入;企业负责实训、生产方面的经费及人员投入;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进行顾问、指导并提出建议;由三方协同成立监督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联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调整改进意见,确保基地各项任务及建设的顺利完成 。
2.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俄间高新技术合作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与法律、贸易、知识产权、金融、国际惯例、人才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培养复合型、国际型科技人才,即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又要具备法律、管理、贸易、国际交流等相关方面的基本常识,同时还应熟悉中、俄两国的语言。为确保联合实训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大化的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应合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改革,有计划、针对性的设置俄语、法律、管理等辅修课程,或鼓励学生选修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
2.4 考核评估体系构建
项目管理是整个联合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而构建切实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是确保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结合中俄联合实训基地的特点,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制定考核评估量化体系与量化标准。在评估体系的构建中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各方专家的经验判断各衡量标准之间相对重要程度,为每个决策方案制定一个标准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最终制定“联合实训基地管理评价指标评分细则”。由评价专家组的专家对评价对象按照评价指标逐项打分,根据评价对象的得分,对于评价对象的工作做出科学的评价。在评估体系中,将联合实训基地的具体评估内容细化到各个观测点上,由专家针对观测点逐项打分。评分专家组可由双方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及参与联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不仅能够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管理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基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3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中的有效举措
3.1构建中俄联合实训基地网络信息平台
基于互联网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联合实训基地合作项目中双方高校间快捷沟通、协调、对接的有效途径,是联合实训基地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有利技术保障,是推进中俄间高校合作的前瞻性举措。为提升合作效率同时加快合作步伐,可适当扩大网络信息平台的覆盖范围和应用层次。首先,以中俄双方高校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中俄联合实训基地网络信息主平台,双方高校分别针对各自负责的信息平台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日常维护;然后,由项目实施中选取的实训基地分设各自的网络信息子平台,并将子平台与主平台进行网络对接;最后,各主平台和子平台在自身建设基础上进行信息的集约性、广泛性、有效性等扩充。
3.2合作开发并撰写双语实训教学资源
从以往中俄高校交流合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可以看出,语言沟通不畅对合作制约较大,对合作效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另外,高校、社会专门实训基地、两国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各自特色、作用的发挥及经验的充分融合也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合作成果。因此,在联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以中俄双方高校为主导,联合其他校外合作组织共同开发并撰写中俄双语实训教学资源。双语实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训大纲及各项章程,与核心实训课程配套的印刷版、电子版教材,实训项目视频资源,实训课程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及案例库,实训课程中俄信息文献库等。合作开发的综合教学资源包既能更好的满足联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的需要,又能够辅助实现中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应用实践能力与国际协作能力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
3.3引导两国行业协会直接参与实训基地管理
行业协会是进行行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社会中介组织,其宗旨在于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协调行业内部竞争关系,同时行业协会也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培养国际化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各国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引导中俄两国计算机技术行业协会参与联合实训基地的管理,不仅能够优化联合实训基地的管理结构,还将在双方高校、地方政府、合作企业、社会实训基地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并在信息交流、制度制定、合作监管及评价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国行业协会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针对师资队伍、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学生考核标准、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策略与目标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3.4举办中俄大学生科技交流活动促进联合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科技交流洽谈会”、“中俄高校论坛”等交流活动不断举办。以中俄联合实训基地为平台,举办中俄大学生科技论坛、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等科技交流活动,不仅能够大大促进联合实训基地的建设进程,提升基地的内涵建设,而且将使基地在服务两国高校科技交流、推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 总结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重要支撑。借鉴俄罗斯成熟的实训教育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有效举措,积极进行中俄联合计算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建设,将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崭新的视角,为高校课程建设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韩雪.中俄联合创建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策略研究[J].电子世界,2014.
[2] 高蓉.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
[3] 江春然,张玉玲,等.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向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