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07-23杨跃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后复习教材数学

杨跃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进入信息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一方面的技术,将会落伍于这一时代。在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新模式下,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课堂,是一个时代的新趋势。线上的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下的课堂内容深刻,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更能有利于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策略。线上和线下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着大量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的准备,学生却感觉枯燥没劲,索然无味,尽管教师尽量使自己的讲解丰富多彩,并且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讨论,但還有一些学生始终有气无力,要么上课走神发呆,要么做自己的事,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不理不睬。总是觉的不能和学生同步, 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累,学生却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差。 面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有所收获。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各种资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面对大千世界,有着太多的好奇,作为教师如何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互联网+数学课堂”会有哪些变化呢?会给我们的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课堂。

一、互联网丰富课前预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但是,一直以来,都把课前预习都是让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学生有没有预习到关键,我们都不清楚,预习就成了死读书,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前奏,没有起到预习应该有的引领兴趣铺垫难点的功效。

如何能够有效的预习,是打造一节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安排有搜集,查找类的预习活动,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完成积极性比较高。学生乐意接受网上新鲜的资讯,而不是枯燥的教材。基于这一点教学前精心设计课前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不是简单的试卷,它的形式很重要,对于新课的预习可以设计几个问题,通过微信群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本后回答,重头戏在这里,我利用问卷星发一个调查问卷给学生做,学生在完成预习后来选择答案,这样我就能知道他预习的效果怎么样,又能把握预习主方向,不至于低效,甚至无效预习。重要的是调查问卷的得分学生都会看到自己的,有一定督促作用,事半功倍。

二、互联网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使教学内容饱满丰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知识的学习者,学生的引导者,以及课程的研制者。根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教材,创新性的使用教材。我们的教科书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老师以及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或是删减,合理灵活的运用教材,这就使得我们教材更具有开放性。

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获取外界信息时,有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显而易见,通过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知识的更有效的更可取的方法。而信息技术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大有裨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便利性,将课堂外的知识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找网络动态视频,如教学圆周率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反复观看圆滚动的视频,发现了圆周率的存在,还有圆面积的公式,传统意义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想象,互联网的应用是教学探索实验过程更直观,更具体。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的便利性,与联盟校实现实施互动,同课异构,师生通过网络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节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

三、互联网完善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的巩固练习,一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有效的课后复习,才能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知识,根据记忆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精彩的的课堂,我们都有记忆模糊的一天,再精巧,记忆深刻的重难点突破,都有忘却的一天,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课后复习,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在我的互联网+课堂教学中,课后复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规性的计算练习,口算之类的,我们每天都要练习,传统教学,我们的口算题卡,课前口算条等,都是老师费事费力,学生兴趣不高,收效甚微。针对于这种练习,量大而重复度高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款手机APP,让学生下载,学生每天做一套计算题,不仅会立刻知道对错,最后还有评价,要求学生把评价截图发送到群里去,这样我既省了判作业的时间,又检查了作业,学生还有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对于有些重难点的突破,有很高的技巧性,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把重难点的讲解过程拍成视频,做成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保持记忆的长久性。效果不错,尤其是难题和不常见的题目。

3.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的活动中,我会不定时的发送微试卷给学生,小巧便利,方便考察,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通过构建线上和线下的两位一体课堂,在线上课堂中,利用微课,博客,QQ群,微信等交流平台,线下课堂中,利用多通道的多媒体平台,包括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库延伸课堂,为学生创造条件可以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再QQ邮箱等交流软件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给自主学习以正的推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学生因学习基础差而放弃学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单一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性复合人才。致力于推进 “互联网+数学课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课后复习教材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课后复习工作的实践探究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