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问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0-07-23徐承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效有效运用

徐承

摘要:问题设问的巧妙性和合理性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本文阐述了问题设计在《历史与社会》中的有效运用,指出了合理把握课堂设问,精心构思,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而且有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合理设问;有效运用;教学实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里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问题式教学作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和思维的升华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问题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合理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课堂设问,精心构思,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并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因此科学地设计问题,用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带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思考的激情,达到知识自我构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问题

1.合理把握新旧知识的生长点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能涉及到同类的旧知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新知识都会与某种旧知识有相似、相通的生长点。积極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相似、相通的生长点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在讲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因地制宜谋发展”这一课时,我按以下步骤设置一些问题: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108页图8—39“中国的四大地区及其三大产业的比例”图,说说四大地区各有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第二步: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形图》,请学生观察四大地区地形差异,分析这样的地形造成农业方面有何差异?哪个地区交通便利?哪个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第三步: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类型”图,说出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三种气候类型?这三种气候类型我们可统称为什么气候?西部地区主要是哪两种气候类型?它们对农业生产各有什么影响?第四步:多媒体出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请学生说出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结果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的设置导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四大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在上述四步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问题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形成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从而把握知识的整体布局,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保证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

2.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落实教材重点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节课往往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分析与阐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问题的设问上,不能漫无边际,要做到有的放矢,必须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连贯。

比如在讲到我国土地制度的问题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②通过土地改革,我们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什么制度?

③我们又通过什么方法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④在当时,这种公有制有没有发挥其优越性?为什么?

⑤现在我们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何时?当初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问,使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一目了然,学生对于土地制度的知识体系也基本确立。

二、把握学生脉搏,引发学生思考

1.注重教学设计,挖掘学生潜能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文本核心内容来设计问题,既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反馈,也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开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时,更多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质疑点,自己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获得对学习过程的提升。

2.把握教学要点,拓展学生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从学生的兴趣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介绍,或者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历史内容。而对于《历史与社会》学习比较重要的分析性内容,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则兴趣不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没有的但能充实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进课堂,并通过适当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

1.统筹兼顾,合理设问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知识层面、教材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统筹兼顾科学地、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用问题的解决来完成学习任务。

2.加工梳理,深度挖掘

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活化教材资源,把死的知识激活,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以更加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更适合我们的教学。

合理设问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专心研究教材,选择最佳的问点,设置最恰当的问题,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效有效运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