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杜威教育信条中看未来学校的发展

2020-07-23张学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条杜威学校

张学

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总书记的讲话引发了我们作为教育人的思考: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社会?”笔者通过了解杜威的教育主张,对这五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杜威的第一个信条说明什么是教育。他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现在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学校就应该承担起一个人的教育任务,以至于我们看到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认为万事大吉,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更为突出,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学校的事,当起了甩手掌柜,心安理得的打工挣钱去了。他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中经常遇到学生争强好斗、嚣张跋扈、蛮不讲理、纹身甚至违法乱纪,通过了解其家长也是一样的,子女其实就似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俗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儿子会打洞”。因此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是培养好、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前提。欣喜的是,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家庭教育,据说不久的将来家庭教育就要立法,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杜威的第二个信条说明了什么是学校。杜威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 这也正是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有观点认为,一个人一生的教育,学校教育占百分之二十,家庭教育占百分之七十,社会教育占百分之十。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但家庭教育占人一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离,将书本知识学习和现实生活对立起来。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或许就是高分低能、没有创新思维和生活能力的学生。杜威提倡生活即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人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是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缺乏现实生活的参与,任何知识都不能真正转化为人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做家务、做运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教育,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教育。同样正如杜威所认为的,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实践训练和社会生活。

杜威的第三个信条谈到了教材问题。杜威认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在生活中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课程的设置,活动开展和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研学旅行、做家务、烹调、种植、手工、实验观察等等的活动都是锻炼儿童能力的有效手段,真正的科学教育给人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人的科学精神。

杜威的第四个信条说明了教育方法的性质。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读书对于儿童不是一种独立的功课,不过是一种方法,用以取得心中所非常喜欢的东西罢了。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教育者应当经常细心观察儿童的兴趣。其实儿童天生就有积极主动、喜欢表达、热衷运动和探索尝试的倾向,真正的教育应当保护而不是打压这种积极的兴趣倾向。应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由探索学习。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兴趣往往是被打压的,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允许存在,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周末放假就是要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为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考得一个好成绩,包括练钢琴、学书画、学跳舞都是为了考级。也就不难理解我们很多人考取大学但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工作了也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就不可能很好地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也就不太可能取得好的成就。还有就是我们学校和老师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大班级中狭隘的课桌,沉重的书包,标准划一的动作及各种条条框框的所谓制度,都是对于学生是不适宜的。例如学生的生长全靠着活动,而我们却因怕出安全事故为由,把学生的活动都规定时间和地点,束缚了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的能力,这是极为不好的。

杜威的第五个信条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專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这样,“教师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的天国引路人。”未来的中国教育,我认为它将是融合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而形成的一种新式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会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学生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摆在首位,自由和理性的精神得到推崇。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家庭美德、社会责任等也将得到保留。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精通教育的人才有资格做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时刻自我反思,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终生学习。

总之,未来学校将是走向共同利益的学校,学校不再是安静的、程序化的、公式化的,是充满“自由”的、相互尊重的、多彩纷呈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规范特色的高等教育、融合贯通的职业教育、泛在可选的终身教育将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结满硕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思杜威所说的:“教育即自然生长。”不要过于功利化,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应该是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的。我们应该牢记,慎重的对待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社会转型期,很多人日益浮躁,但无论外界怎样改变,作为一名掌握着孩子未来的教师,必须有童心,有静心,有责任心。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学习、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教育书籍,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我们心中的明日之学校早日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信条杜威学校
居家信条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相同的人生信条 不同的人生追求
让我们摇起橹来
学校推介
每日信条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
小猫杜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