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7-14周昉昉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高中数学培养

周昉昉

【摘  要】高中生的基础必修学科——数学,是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还应当注意培养自身的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所提高,继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是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机械式教学,学生被动式学习”的课堂教育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教师为此做出改变,制定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面对的一个难关就是解题,学生在解題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精力,而解题能力的培养又能直接显示出高中生的思维逻辑,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要求。

(二)是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步骤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其中的基础知识理论只占少部分,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解题的过程。数学的知识点是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学生在解题时,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大量的基础知识点,然后需要自己进行整合归纳后再运用到解题中。这就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课堂上的解题过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而考试上的解题就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而学生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展了知识点。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时,对数学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的内涵,爱上了数学,从而调动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对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教学生正确审题

只要是涉及考试,所出的题目中都会给学生挖个坑,如果学生的审题能力低,就会很容易掉入坑中,对题目理解错误甚至压根无法理解,而审好题目又是解好题目的关键。因此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教会高中生如何审题,以及如何正确地审题。以某校月考试题为例: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f(x),若满足(x-1)f'(x)≥0,则必有(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2f(1)

对于该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区间[1,+∞]和区间[-∞,1]这两个坑,虽然题目中没有提出来,但却是解题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在解这道试题时,没有正确审题,盲目地按照步骤去做,最后就容易选错答案。这道题的正解是:由(x-1)f'(x)≥0得f(x)在[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或f(x)恒为常数,故f(0)+f(2)≥2f(1),所以答案选择C。

如何教学生正确地审题,可以借鉴以下的措施:

第一,在平常的时候要增加审题方面的训练。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往往是要做很多题目的,这里提议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大量习题的时候,首先要求高中生自己独立完成,让学生自己先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答题,对试题先有一个自己的理解;然后在学生答完题之后,教师再与学生交流审题技巧,带领学生去解读、理解、挖掘题目中的深意,帮助学生分析各种条件,教会学生如何避开试题中出现的坑。对审题方面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让高中生的审题思维在训练中形成一个程序化的模式,继而高中生在考试时,能有一个按照这种程序一步步解题的意识。第二,要锻炼高中生对一道题进行多种解法的能力,以便锻炼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在思考该题的另一种解法时,需要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向,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待题目。在这过程中,高中生又能更进一步地了解题目的内在条件,突破瓶颈,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也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对题目进行扩展,在对一道题目深度分析和解答完毕后,再给学生布置一道相似的题目,最好是表面相似而内含隐藏条件的,这可以检验高中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正确审题的方法以及学过的知识点。

(二)教学生巧用解题技巧

1.审题需要技巧。教师要帮助高中生正确地审题,但是在解题时依然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尤其是在考场上,这就要求高中生要依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合适的技巧进行审题,达到正确审题的同时,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数学试题上出现的元素有很多,有图形、表格、方程式(如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数学模型等。无论是哪一种元素,既是试题中常见的出题模式,也是高中生可以用来理解题意的技巧,如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就能广泛地使用这一技巧。数学应用题往往文字冗长,数字也多,高中生在读第一遍题的时候,有时并不能马上就能理解题意,时间上又无法让高中生在同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因此,高中生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理解题意,可以采用画图法,在读题的同时,在草稿上进行绘图。图画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将把复杂的文字语言变得简单明了。以下面这道应用题为例:公园有一块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边角地,现修成草坪,在AB上取点D,在AC上取点E,DE将草坪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读这类的应用题,要对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草坪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高中生可以在草稿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来通过画图,使这道应用题的题意变得直观了,理解了题意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因此高中生在读题、审题时,可以多采用这些技巧。

2.解题需要技巧。审题的下一步就是解题,因此解题的技巧性才是最重要的。在答题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是一拿到试题就埋头苦干,按顺序从头到尾地答题。这样的答题方式却并不利于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反而会因为浪费了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因为他们会因为前面有的题还没有完成,就不再进行下面的答题。因此在解题技巧的学习中,要给高中灌输一种“先易后难”,“不会的先放一放”的观念。高中生在解题时,如果先把简单的题目做了,可以让他们增强对解题的信心,相信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遇到稍微难点的试题才不会乱了手脚。“不会的先放一放”,避免高中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从而错过了对简单题的解答。

在解题中巧用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训练,在平常的解题练习中,简单和难的试题同时布置,让学生先把简单的题目做完,再去做难的题目,坚持训练,让这种解题方式成为高中生的解题习惯,以便在面对任何试题时都能从容不迫地应对。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让高中生刷大量的很难的题目,这是一种不太可取的做法。高中生在刷难题的过程中虽然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点,但是在面对难题而被卡住时,高中生又会对解题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的心理,并不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生重视自己的答题错误

俗话说“越挫越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弄清楚为什么会做错,尤其是反复考了很多遍的知识点。可以鼓励高中生将自己每次做错的试题记下来,并研究,避免自己在同样的知识点上又犯错误。高中生重视自己在解题的过程中犯下的错误,能够帮助他们将知识点牢记在心,而知识点的掌握是培养解题技巧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在数学课堂要重视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高中生正确审题、合理运用技巧,以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斌.初中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速读(下旬),2019(9).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高中数学培养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