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有效性探析

2020-07-14吴丽玲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练习

【摘  要】在数学教学环节中,练习是巩固和检测数学学习质量的必要环节,但是在平常听课与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周围的数学教师习惯把目光聚焦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而在练习部分则缺少新意。那么如何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练习;深度研读;有效

众所周知,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一节出色的数学课堂教学则离不开练习环节的出色设计。那么该怎样设计练习课的练习?本人认为首先要深度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握好教材中本单元或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吃透编者设计的每个练习的意图,进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和创编练习,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实现。

一、练习设计须有趣味

数学练习应该从“精”和“趣”二字上着手,要避免乏味且低效率的题海战术。在所有学科学习中,数学相对来说更加抽象,也更加需要孩子花费长时间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学习一开始,孩子们会感觉到数学学习晦涩难懂。作为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引入数学练习时要增强孩子对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节课时,这节课本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位置看成点然后形成方格图,在学生体会了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数对的意义后,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有一位数学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他在这儿,他的数对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1:(7,4)。教师:你们同意吗?学生:同意。教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个数对(7,4),你上来指一指。

以课堂的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指一指,感受当方格图上横线竖线不够用时要延伸,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学生有意识地学、有意识地用,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练习设计须多形式

数学的练习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完成练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提高学习质量。如果设计的练习模式单一,那么学生对学习也就毫无新鲜感,这也将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1.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他们感兴趣的图像、表格、情境圖等形式,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书面练习,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练习的亲切感,享受练中学、学中乐。

2.除了设计书面练习外,更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操作类练习。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后,请学生记录自己家最近六个月的用电量,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分析用电情况,然后给家里提点合理的用电建议。

3.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练习让学生来完成,所以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练习的设计中,自己担任一回“导演”,自编自创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三、练习设计须有层次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刚刚起步,习惯于点状切入、线状延伸地思考问题,经常因思维无序而产生混乱或遗漏,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设计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思考,促进学生养成全面、严密的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在设计习题时,必须针对学生思考过程中的疑难点,找准切口、改进题型,以巧妙的设计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提高诊断效果。在“深度研读”长方形周长这一教材后,通过对教材中“练一练”的各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演变提高。先加深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再设计在院子里围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花圃可能需要多长的栅栏?题目没有限制是否靠墙,一共有4种围法和算法,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接着再运用正方形周长的逆运算解决正方形鸡舍边长的问题,克服学生学习的定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最后创编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转化”等方法层层递进,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系列设计有效地实现了练习课“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练习设计须开放性

课堂教学中开放性设计练习的引入,不但能改变学生单一枯燥的模仿性学习、记忆式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自我突破,还能实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对独立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创新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如《确定位置》这节课:教师:其实以前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也可以用数对来解释,请同学们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棋子。教师:你能尝试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关数对的知识表示这个棋子的位置吗?学生:(2,3)。教师:注意看,老师要变了,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平移。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平移,平移后这个点的数对又有什么变化了,请把平移后的点的数对写下来。教师:看看平移后的这个点和之前的数对相比,这个点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他的第二个数都不变,第一个数增加了。教师:如果向上平移呢?这时候这个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又是多少?学生:他的第一个数都不变,第二个数增加了。教师:再向下平移几格。(超出方格图)他的数对又是多少呀,你要怎么表示啊,想不想知道?这个到初中,我们还会再继续学习,所以这个数对还存在很大的学问啊,同学们课后可以再继续研究。

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既实现了数学教学开放化和个性化的原则,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我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思维发展、认知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全面提升,加强了学生数学教学素质整体的提高。

五、练习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要能够让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数学学习的效率,体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多角度实现学生在实际问题、思维发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

在《长方形周长的练习》一课用2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四面不靠墙的正方形鸡舍,这个鸡舍的边长是多少米?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它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非常相似,也使数学练习达到了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但体验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奋感,还让他们明白了一切知识学习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解决了一个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发展,也让他们明白看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用多维化思维思考,要学会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学以致用。

六、结语

有效的练习是巩固学困生基础知识的堡垒,因此,设计练习要结合教材,立足实际,加强思维拓展训练和分析能力训练;有效的练习可以看到学生已掌握知识面的宽窄度,实现思考对学习深度定位。所以,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实际加强教育观念的革新,将更多的教学元素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注重数学练习思维、兴趣、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练习,不断巩固和提高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能力的整体突破。

参考文献:

[1]朱红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7(10).

[2]杨燕敏.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C],2019.

作者简介:吴丽玲(1989.07-),女,汉族,福建晋江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练习
对话·素材·练习
有效设计练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长笛装饰音的演奏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日记写作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