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CD147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及稳定性的价值评估
2020-07-12李巍杜大勇李运田
李巍,杜大勇,李运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狭窄、缺血的一种心脏器质性疾病,目前是全民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1]。CHD的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形成[2-4]。当前诊断CHD多以冠脉造影等有创检查为主,使很多高危冠心病患者未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筛查出高危冠心病患者,从而降低死亡率[5]。CD147又称为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使斑块变得不稳定,破裂[6]。我们早期研究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在兔不稳定斑块中CD147的表达较稳定斑块明显升高,而抑制CD147表达,可使斑块变得稳定[7],说明CD147的表达能对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做出准确预测。但CD147能否通过在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来对CHD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做出预测鲜有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解放军第305医院就诊的新发冠心病患者142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45例;入选标准: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均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前降、回旋或右冠至少一支血管直径狭窄≥50%。排除标准:瓣膜性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严重感染或肿瘤;未能控制的高血压。本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入院首日未服药物时抽血,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检测外周血清sCD147、C反应蛋白(CRP)、MMP-2和MMP-9水平。由有经验的术者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单支血管病变为前降、回旋或者右冠中的某支血管管腔直径最大狭窄>50%,同理双支,三支。使用Syntax评分系统评判冠脉病变复杂程度,根据Syntax积分分成低危(0~22分)、中危(23~32分)及高危(>33分),并将各组冠心病患者CD147的值进行统计,明确CD147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之间相关性。共75例患者在行支架植入术的过程中,使用血管超声显像仪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IVUS定性测定指标:按照超声回声的强弱将斑块定性分为:软斑块及硬斑块。软斑块的粥样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的回声弱,硬斑块的粥样斑块的回声与血管壁外膜一致或比血管壁外膜的回声强。软斑块成分或硬斑块成分超过80%判定为软斑块或硬斑块。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前均作方差齐性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资料临床基线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TG、LDL-C、HDL-C均无显著性差异(表1)。
2.2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患者进行CD147比较研究表明不同病变支数CD147的表达有所差异,并随着病变支数增多,CD147水平显著增高(F=99.001,P<0.001);对各组间MMP-9比较,不同病变支数间MMP-9的表达有差异(F=380.47,P<0.001);各组间CRP比较,不同病变支数间CRP的表达无差异(F=2.68,P=0.072);各组间MMP-2比较,不同病变支数间MMP-2的表达无差异(F=3.56,P=0.061)(表2)。
2.3根据Syntax积分进行分组不同组间血清sCD147、CRP、MMP-2和MMP-9水平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该三组患者进行CD147的统计分析(F=70.14,P<0.001),表明不同危险分层的CD147的表达有差异,且由低危到高危,CD147的值不断增加;对MMP9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危险分层间MMP9的表达有差异(F=271.59,P<0.001),且由低危到高危,MMP9的值不断增加;对CRP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危险分层间CR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0.15,P=0.86);对MMP2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危险分层间MMP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1.29,P=0.27)(表3)。
2.4 IVUS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和硬斑块组,并比较两组间CD147、CRP、MMP-2和MMP-9之间差别。与硬斑块组比较,软斑块组CD147、CRP、 MMP-9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5.36,P<0.001)(t=16.74,P<0.001)(t=12.07,P<0.001)(表4)。
3 讨论
对冠心病患者中的高危人群缺乏早期检测手段是导致死亡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决定因素[3,4]。不稳定斑块又称为易损斑块,是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 以及可能快速进展从而成为罪犯病变的斑块。主要诊断标准包括急性炎症(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有时T细胞浸润);纤维帽薄伴大的脂质核心;内皮剥脱伴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块裂口;狭窄>90%[8,9]。CD147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糖蛋白,能诱导体内多种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而MMPS本身是降解斑块纤维帽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外基质(ECM)的一种主要酶类,从而引起纤维帽变薄,斑块不稳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国内外有研究[10-16]均证明CRP及MMPS在ACS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从单支病变到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表达也逐渐升高。而CD147作为MMPS的诱导因子,氧化应激的上游因子,在ACS患者及病变程度重的CHD患者中是否明显升高鲜有研究。
表1 各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表2 各组CD147、CRP、MMP9、MMP2水平比较
表3 不同危险分层CD147、CRP、MMP9、MMP2水平比较
表4 两组间CD147、CRP和MMP-9的差别
本研究通过对冠脉介入患者行IVUS检查,发现软斑块组较硬斑块组纤维帽明显变薄,脂质核心明显增厚,而且CD147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同时,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Syntax评分来反映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发现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CD147的表达增高;随着Syntax积分的增多,CD147的表达增高。说明CD147能对CHD患者的病变程度及ACS患者的早期筛查起到预测作用。
社会对CHD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致残率及死亡率仍未见明显改善。现如今仍主要通过冠脉造影明显冠脉病变程度,通过IVUS检查发现斑块不稳定,血栓事件风险高。CD147作为一个新型的糖蛋白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17],为早期发现高危CHD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但CD147的作用机制仍不是很明确,需进一步进行机制性研究,从而在CD147角度进行CHD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从而以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