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言学”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0-06-28张宝国毛永泉

英语教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课堂练习教学法

张宝国 毛永泉

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学,注重“在做中学”(查秋瑾 2012),是基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理论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20世纪80年代,它一出现,就在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随后逐渐引入我国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徐莹 2013)。“英语语言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由于该课程内容烦琐,术语众多,理论抽象,不易被理解和掌握,故此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学习效果欠佳。如何提升学习效率显然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CNKI、NLC、GOOGLE SCHOLAR 及其他常用学术网站的检索,结果显示,近年内相关的几十篇学术论文大都围绕非英语专业进行,涉及英语专业的文章只有5篇。鉴于此,下面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

一、“任务”的实质和种类

要设计好“任务”,必须先弄清“任务”的实质和种类。

(一)任务的实质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是核心,它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也靠这些教学活动加以实现。因此,只有了解“任务”与传统课堂练习的本质区别,才能设计出相应的“任务”。一般来讲,“任务”与传统的课堂练习有四个区别。区别一,“任务”具有教学性和非教学性双重目的,而课堂练习只具有教学目的;区别二,“任务”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课堂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区别三,“任务”具有开放性,没有预定的模式、途径和统一的结果;区别四,“任务”具有互动性,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学生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实现教学。

(二)任务的种类

任务种类与任务阶段密切相关。国外语言学家威利斯(Willis)在《任务型学习法框架》(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该教学法的三阶段模式。按照他的观点,教学活动可划分为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三个阶段(Willis 2002)。任务前阶段是任务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介绍主题和分配任务,合理分配学生学习小组;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布置和分配的任务进行前期的准备。任务环阶段——一是要求学生根据小组活动所分配的任务角色,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操练和表达;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课上进行口头或课下进行书面的总结汇报。语言焦点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并通过分析、讲解、操练等方式将任务完成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凸显出来;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并对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陈欣(2017)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任务型教学模式图

二、“任务”设计、实施与分析

(一)“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要事先了解“任务”的实质和种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精讲进行有效信息输入。下面以《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 2013)第5章Semantics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设计课堂教学“任务”。

本章难点集中在奥格登和理查兹(Ogden&Richards)提出的语义三角、词际关系、句子关系和句义分析等四个方面。教师依据这些难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作为任务前阶段的主要内容,也可作为语义微课教学的录制脚本。

具体问题如下:

Issue 1.Semantic Triangle(语义三角)

reference,symbol,referent

Question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erms or concepts:reference/thought,symbol/form,and referent?

Question 2.Which word or words can respectively replace these term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se terms?

Question 3.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triangle,the dotted line for instance?

Issue 2.Sense Relations at word level(词际关系)

homonymy,homophones,homographs,and polysemy etc.

Question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se terms?What’s your own Chinese translations,the grass-root translations?

Question 2.Is there any way that can help us clarify these relations more clearly?

Issue 3.Sense Relations at sentence level(句子关系)

X presupposes Y

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 of this relation?Is there any equivalent relation at word level?

Issue 4.Predication Analysis(句义分析)

Question 1.Check with the glossary attached behind and discuss what’s the obstacles regarding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sentence.

Question 2.Do you think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predication,predicate and argument are helpful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se terms?

以上这些问题是任务前阶段的具体任务。

(二)“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指前面谈到的任务环阶段和语言焦点阶段,是“任务”实施操作层面,也是学生讨论、操练、展示汇报及分析总结的阶段。教学成败关键就在于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交流互动;要千方百计,甚至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

具体操作步骤:在3课时120分钟时间内,教师讲解放在第一堂课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只需重点讲授、提及上述概念、术语,把上述问题抛给学生,随即展开活动即可。其余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等交给学生自行处理。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知识讲解的关键是把知识点、所涉及的话题、术语(如 sense,reference,argument,componential analysis,predication analysis等)讲透,确保信息输入有效;第二,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讲授、练习都要做完,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以配合后续“任务”。

在第2—3堂课(共80分钟)上,教师在完成精讲后,让全班休息5分钟,然后布置任务,即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用30分钟讨论问题。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以监控学生的讨论活动,必要时对学生讨论进行干预,确保各组按要求进行和产出有效。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以便于他们融入讨论,为后续操练或展示汇报作好准备。

30分钟后,学生进行任务展示。教师让各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各自的具体“任务”,然后依次向全班展示、汇报、讲解答案。整个汇报展示环节控制在35—45分钟。在汇报环节,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质疑,以引起全班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三)“任务”分析

第一,讨论问题耗费时间较长,说明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课堂讨论活动之中。

第二,教师先选择几个话题、术语进行简单的讲解、对学生加强巡视、对学生所提供答案进行质疑和讲解等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动,确保了生生互动在正确方向、正确轨道上运行,从而指导学生的产出活动,帮助其内化知识,树立方法意识,构建课程体系。

第三,上述任务设计与操作体现了任务与课堂练习的主要区别。在课堂上,具体问题不是单纯的练习活动,而是属于“任务”范畴。因为大部分问题超出了课本范围,有延伸,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具有非语言性。例如,Issue 2中的Question 2对术语翻译提出了质疑。不当的术语翻译不但不能给学生理解正确的词际关系带来帮助,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总之,这些“任务”不仅仅在于练习语言,还在于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求实的理念。

第四,根据上述具体问题设计微课教学脚本、允许学生用手机上网查资料等也体现了时代特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四)教学启示

“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理论性强,一般采用传统的讲座式(Lecture-based)授课方式。但上述教学尝试表明,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把看似困难、枯燥的课程变成有趣的课程。

结束语

总之,文章论述了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语言学”课程中的策略,且实践表明收到了一定效果,值得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仍受惯性使然,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中不配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其学习观念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学课堂练习教学法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探讨
浅析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