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26许思琪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年级思维导图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其语文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阅读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从思维导图入手,以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温儒敏教授指出,学习阅读和写作都是思维训练,小学、初中开始就要注重思维训练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阅读教学时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导图及其优势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效结合,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呈现在纸上。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包括了中心图像、线条、关键词、图像、颜色、结构六大核心要素。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阅读教学,知识点内在联系不强,缺乏整合、联想、发展。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图文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主题,提取关键信息,寻找关键词。阅读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思维。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教学方式,尊重阅讀体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阅读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因种种原因,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充分显现学生化阅读体验。思维导图的运用需在阅读的基础上,建构文本材料各层级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性阅读体验便呈现出来。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结合学生阅读,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学生结合阅读绘制思维导图:

从图中看出学生阅读时的理解不同,聚焦蟋蟀住宅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激发学生思考。思维导图也直观展示了蟋蟀选择住宅条件之多,要求之精,可见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思维导图,用发散性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考,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

(二)改变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年级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更要注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冗长的文字变成彩色的图形,改变原来枯燥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在边读边画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边读边画,感受小真长头发特点“长”,这样的长头发可以钓鱼、套牛、晾衣服……课文富有画面感,色彩十足,学生学起课文来更是兴趣浓厚。学文后再借助思维导图,拓展延伸,说说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做什么?学生的思维导图上分支不断增加,小真的头发无线延长,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阅读兴趣。

(三)图文结合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应该是“涵咏”浸润式的习得。但往往在引导阅读教学时,我们忽略学生阅读习得或过分关注阅读应试技巧,导致学生很难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阅读能力未得到提升,阅读效率也很难提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通过语言文字和图片的转换,辅助我们进行阅读,阅读更有目的性,阅读后还能方便我们对文章进行内容回顾。如教学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一句,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如下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热闹”一词,从各种招聘的商铺、往来不同形态的人,不断延伸分支,体会文章描写的“街市热闹”感受“清明上河图”作者绘画精湛,名扬中外的原因,激发民族白豪感。

借助思维导图还能清楚呈现课文内容。部编教材中新增的复述一环便可结合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语链接中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四)绘制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在于,让大脑更好、更快地处理各种信息。思维导图可以在中心图像上增加更多的分支。学生阅读时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阅读思考会更深入。

以《秋天的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句:“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气味。”如何确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学生找到下文“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好多香甜的气味。”从这可以看出都是围绕味道来写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以下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中心句与段落内容的关系,引导理解像这样概括段落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拓展运用说说秋天还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段落、找到中心、学会构段。

思维导图的延伸性还可以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部编三年级下册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一文,学文后再延伸分支,让学生发挥想象“盘古倒下后,他的肢体发生怎样的变化?”绘制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集思广益,进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内容也在讨论中不断丰富。

思维导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个体意识。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篇章、段落学习,因此在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将教学内容和思维导图相结合进行思维发展,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茂升.思维导图[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

[2]叶月宏.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 (1).

[3]邹海燕.思维导图——打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密钥”[J].教育理论研究,2019(4).

作者简介:许思琪(1992.6-),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中年级思维导图阅读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