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2020-06-24赵雪梅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直方图血常规白细胞

赵雪梅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分析检测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检验,是诊断各类血液病的重要依据,也可鉴别诊断其他系统疾病。临床上,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加强质量控制,且注意相关事宜,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1 分析前

第一,检验单申请。检验单上面应该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以及疾病诊断等,注明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服药情况、特殊病理变化、血常规检验相关病史等,便于检验师查对。申请检验的项目确认无误,若是有特殊检验,需详细注明。

第二,患者准备。多方面生理因素都可能改变血细胞数,例如,紧张状态、饥饿、饱餐以及剧烈运动等,通常情况下,会增加白细胞数。故此,在采血前,应该避免这些生理因素带来的干扰。采血前,患者应该自觉将自己的生理状态以及病理状态告知医生,方便确定采血时间。

第三,标本制备。高质量标本是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前提与保障,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于标本制备,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血液标本中的各项细胞形态完整。①采集标本。血常规检验中,一般通过静脉采血与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方式获取标本。大量研究表明,静脉血血样最为可靠,相比静脉血,末梢毛细血管标本准确性、可重复性较差。②抗凝。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一般需要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其中,EDTA盐是常用的抗凝剂,因为其对白细胞形态、血小板的影响较小,适合血常规检查。其中,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是影响血样质量的重要因素。血液比例太高,抗凝剂不足,血液中发生微凝血块的几率增加,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微凝血块可能将仪器堵塞,对一些指标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血液比例太低,抗凝剂过剩,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第四,标本运输及保存。采血完成后,尽快送检,减少缩短运输及保存时间。标本保存过程中,由于血细胞代谢活动,加上蒸发作用与升华作用的影响,且受到化学反应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影响,影响标本质量,故而影响检测结果。

2 分析中

(1)测定时间。取好标本后,放置时间长短会影响检测结果。研究显示,EDTA抗凝处理后的静脉血标本,标本采集8小时(室温条件)内进行检测,结果比较准确。白细胞分类可持续稳定6-8小时,但是,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故此,镜检分类者应该尽早分血片。若是无需血小板与白细胞分类确切数据,标本可在2-8℃条件下保存24小时。EDTA抗凝的末梢血,至少在15分钟后检测,因为,这一段时间内,部分标本的血小板会暂时性聚集,血小板计数呈假性减少状态,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若是采集标本后立即检测,标本中血小板与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存在异常,放置一段时间,再检测,可得到正常准确的直方图。对于预稀释标本,一般在制备后10分钟内进行检测。若是稀释液中添加有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存放的时间在4小时内。

(2)配套试剂。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最好选择配套原装试剂,若是条件不允许,建议选用与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选择十分关键,其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溶血素质量不好,溶血不完全,未被溶解的红细胞计数被算在白细胞中,白细胞计数呈升高现象,而血红蛋白计数较低。除此之外,溶血素质量不好,可能导致白细胞变形,白细胞的直方图出现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够准确。

(3)仪器校准。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仪器设备需定期保养,且应该定期校准。校准前,管道彻底清洗,将管道残留血液去除干净,清理吸附的蛋白与纤维等,然后,测定试剂空白。保证标准物在有效期内,外观无异常。标准物从冰箱中拿出,平衡至室温,轻轻混合均匀。仪器上需要测定标准物共11次,第1次的数据不可用,第2-11次的数据取平均值,测定的结果应该与标准要求相符。若是不符合,则需通知厂家进行修理,调整仪器,保证仪器性能完好。

(4)标本因素。标本自身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血小板最容易受到影响,需注意这一点。血小板计数阈值在2-24fl区间内,其中,3-20fl是准确计数阈值,而20-24fl是漂浮阈值。小红细胞体积低于24fl时,计入到血小板,血小板出现假性升高。巨大血小板与血小板聚集,计入到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降低。核红细胞增多的时候,白细胞计数呈现出假性升高。这些都是因为标本因素,影響检测结果,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一定要注意。

(5)日常控制。血常规检验中,需做好室内质量控制,一般可采取2种方法联合的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全血细胞质控物,每天随着常规样本进行检测,随后,绘制质控图,对均值与标准差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是否漂移。第二种是借助红细胞平均指数(即浮动均值分析法)完成质控,这一方法具有综合性特征,不同疾病患者的红细胞指数均值呈现出稳定状态,包括MCV、MCHC以及MCH等,根据红细胞指数变化规律,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3 分析后

首先,人工显微镜复查。中华医学检验学会曾经提出,凡是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显微镜复查:①血细胞计数明显异常,例如,WBC 3.0-20.0×109/L,Hb低于30g/L,PLT低于50×109/L。②血细胞直方图呈现出异常现象,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任何一个直方图峰值发生偏移,都应该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③警示信号,需要操作人员严格执行。

其次,准确分析参数间的联系,准确判断异常结果。例如,红细胞直方图峰值表现出左移,需要对血涂片进行观察,查看红细胞的体积是否偏小,结合MCH,分析血色素是否减少。

最后,多多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联系。检测中,若是出现异常以及阳性结果,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交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合理解释存在疑问的地方,多多听取医生的意见与建议,纠正实验偏差。

总之,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的基本项目,很多疾病都需要检查血常规。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我们一定要加强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强调注意事项,减少误差,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直方图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例析频率分布直方图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