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ST 柱-钢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

2020-06-17

江西建材 2020年5期
关键词:端板管壁钢梁

阳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设离不开装配式构件的运用。CFST 柱-钢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因其力学性能优越性及封闭截面易施工性,得到广泛研究与发展。对此类连接的极限承载力Mu 的理论推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的历次实验中的节点破坏形式,根据力学知识推导了其极限承载力。“木桶原理”(单因素分析法中最小值为整个连接的代表值)的使用能够便于得到此类连接的极限承载力。

1 承载力计算基础

从以往单边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试验中不难发现,该类节点破坏模态主要有:①螺栓因承受拉力过大而断裂;②外包的管壁鼓曲破坏;③端板因螺栓作用不同程度破坏;④梁翼缘变形过大而屈服。各组件的承载能力可分别根据其破坏原因进行分析,最小承载力的组件决定了整个连接的极限承载能力。

2 几类组件承载力计算

2.1 螺栓极限承载力

计算螺栓极限承载力时,所选用的连接形式是图1 所示的螺栓计算模型,即梁翼缘内外两侧共分布有四个螺栓的情况。在计算时需考虑两个方面:①不能忽略预拉力的存在及其影响;②钢梁翼缘上下两行螺栓的拉力相近,可看作是等大的力。

图1 螺栓计算模型

在弯曲过程中产生撬力会抗拉性能因撬力的存在而降低,而端板和柱翼缘恰会出现撬力。考虑到撬力会增大螺栓拉力作用,需引进撬力影响系数γb,其大小取为1.33,此时所计算的螺栓拉力为:

螺栓破坏时对应的极限弯矩为:

式中,Ab为计算时选取的螺栓截面面积,hb、tbf为钢梁高和翼缘厚度,fu,b为螺栓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直径db由于考虑到了螺栓套筒作用,通常比其标号取值要大1.5mm。

2.2 端板极限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可通过取端板的半边结构来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将之视为T 型件,如图2 所示,在计算承载力时,根据螺栓与T 形件在不同结构中的相对强弱情况,需要分别考虑可能出现的三类破坏模式[1]。

图2 端板承载力计算模型

(1)破坏模式1 出现的原因是端板弱而螺栓强,此时端板抗弯刚度弱于螺栓的刚度。端板变形较大而螺栓伸长不明显。图3 所示为达到极限状态时的计算简图,端板中间与焊缝橡胶的位置会形成塑性铰线,最终形成可变体系而遭到破坏。板件边缘会存在撬力Q,在计算时应予以考虑。

图3 破坏模式1 计算简图

破坏模式1 的极限承载弯矩:

式中:bep与tep分别代表端板宽度及厚度,端板极限强度用fu,ep表示,系数η =1-db/bep。

(2)当端板与螺栓刚度相当时,端板与螺栓随着外力增大,将同时达到极限承载状态。伴随着螺栓失效,图4 为破坏模式2 的计算简图,端板于焊缝处形成塑性铰线,考虑到板件边缘撬力Q 作用,可推导出其承载力计算公式。

图4 破坏模式2 计算简图

破坏模式2 的极限承载弯矩:

(3)当端板在刚度上大于螺栓时,受力过程中将出现端板弯曲形小于螺栓的伸长变形的情况,此时造成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螺栓因受到较大拉力而被拉断,此时端板边缘因变形不足产生撬力,而不考虑撬力的存在。

图5 破坏模式3 计算简图

破坏模式3 的极限承载弯矩:

2.3 管壁极限承载力

钢管管壁在承受螺栓较大拉力作用时,也可能造成管壁鼓曲从而会发生破坏。在计算其承载力时,考虑到钢材的弹塑性特性,在遭到破坏时主要为塑形破坏,因此可以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国外学者Elamin[2]通过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单边螺栓的拉伸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壁产生了塑形铰线,根据塑形铰线的分布,分别讨论了各种极限状态,由此提出了相对应的极限荷载计算公式,计算模型如图6 所示。考虑到存在的塑性破损机构,每种屈服机制可通过虚功原理来率先求其柱面承载力,再由柱面承载力与弯矩关系,求出管壁极限承载力。

图6 钢管壁计算简图

由上述计算理论,可得出管壁上的拉力极限计算公式为:

kyf为标定系数,通过对文献中具体数值进行了数据拟合,得到了标定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

式中,B 与tc为管壁宽度和厚度,g 为两列相邻螺栓的水平间距,fy为钢材屈服极限度,d 和fc分别代表单边螺栓的直径与圆柱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上述计算基础上推导出管壁受拉失效时的极限弯矩:

2.4 钢梁屈服极限承载力

钢梁的受弯屈服过程中将经历几个阶段,主要有弹性、弹塑性、塑性阶段等阶段,图7 所示为钢材应力-应变图形。

图7 钢管壁计算模型简图

钢梁屈服极限承载力作为极限弯矩,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y为钢材的屈服强度,Wpb为钢梁的全截面抵抗矩。

2.5 节点极限承载力

在前几种可能破坏模式中,由于不确定是哪个组件先破坏,故分别计算了各组件的承载力,选取最小值来代表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弯矩:

3 算例验证

为验证连接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文献[3]中的选取了试件MES2 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过程如下:

(1)螺栓破坏的极限弯矩

(2)端板破坏时的极限弯矩

(3)管壁破坏时的极限弯矩

(4)钢梁屈服时的极限弯矩

Mu,b=fyWpb=193.02kN·m

综上所述,最小组件的弯矩值为节点的极限弯矩:

M=min{Mu,bo,Mu,ep,Mu,c,Mu,b}=193.02kN·m

试验中梁受压翼缘发生屈服,此时的极限弯矩为193.1kN·m,理论计算得出的极限弯矩为193.02 kN·m,数值模拟的出的弯矩值186.7kN·m。与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与两者分别差0.04%与0.33%,破坏模式也是一致的,说明理论计算结果稳定可靠。

4 结论

单因素分析法的应用在确定连接的极限承载力中至关重要,其计算思路是首先明确可能发生破坏的组件,再根据力学模型进行极限承载力的推导,并选取承载力最小的组件作为连接失效的代表值。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其吻合程度较好。表明该理论计算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此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后续也将选取更多案例来进行验证计算公式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端板管壁钢梁
塔机内爬钢梁及焊接锚脚加固设计及验证
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研究★
不同端板条件下的圆柱涡激振动试验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便于安装的钢梁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有线通信浮标光纤线团受力分析及仿真
枝城长江大桥钢梁锈蚀调查及防护措施研究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