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6-09张永红刘宇清蒋德菊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口耻骨盆底

张永红, 刘宇清, 蒋德菊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广东 深圳518116)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 尤其是女性分娩后1 年左右发病率更高, 患者会在咳嗽、 跑跳等腹压增大的情况下出现尿失禁, 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 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而言, 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2]。 目前, 盆底超声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 均为阴道分娩, 来诊时间为产后6 个月内。 观察组年龄24 ~43 岁, 平均年龄 (33.51 ±4.11) 岁; 孕次1 ~4 次, 平均孕次 (1.27 ± 0.52) 次; 产次1~3 次, 平均产次 (1.29 ± 0.21) 次。 另选择同期我院行产后检查的健康女性60 例作为对照组, 均为阴道分娩, 来诊时间为产后6 个月内。 对照组年龄21 ~42 岁, 平均年龄 (32.91 ±4.53) 岁; 孕次1 ~4 次, 平均孕次 (1.22 ± 0.15) 次; 产次1~3 次, 平均产次 (1.35 ± 0.41) 次。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使用美国GE Voluson E8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盆底超声检查, 采用经腹、 经会阴及腔内超声联合检查, 腹部探头频率为3.5 ~5.0 MHz, 腔内探头频率为5.0~9.0 MHz。 入选对象检查前排空大便, 排空膀胱30 min 后进行检查, 取膀胱截石位, 探头前端涂抹耦合剂, 外面套一次性避孕套, 首先探入阴道顶端行常规超声检查, 然后将探头放置于阴道口与尿道外口之间, 取正中矢状切面, 从腹侧向背侧依次观察耻骨联合、 耻骨后间隙、 膀胱、 尿道情况, 然后显示耻骨联合全貌, 使用双幅超声图像观察入选对象安静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尿道和膀胱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膀胱颈移动度 (Mu)、 尿道膀胱后角 (Ar、As)、 膀胱颈旋转角 (θ)、 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 (Br、Bs), 并比较两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盆底超声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Mu、 Br、 Bs、 As、 Ar、 θ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盆底超声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盆底超声指标比较 (±s)

指标 观察组 (n=60) 对照组 (n=60) t P Mu (cm) 1.66±0.42 0.81±0.26 13.329 0.000 Br (cm) 3.86±0.63 2.55±0.51 12.519 0.000 Bs (cm) 4.73±0.41 3.62±0.66 11.066 0.000 As (°) 140.33±15.06 102.55±13.60 14.422 0.000 Ar (°) 116.36±8.22 93.57±7.72 15.654 0.000 θ (°) 34.33±4.17 15.66±2.18 30.734 0.000

2.2 两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为3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比较 [n (%)]

3 讨论

在喷嚏或咳嗽等腹部压力升高动作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从尿道外口渗漏的情况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研究[3]表明, 女性人群中23% ~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其中约50%的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 年龄、 生育、 盆腔脏器脱垂、 肥胖、 种族和遗传均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因素, 其中生育是导致年轻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最主要因素, 而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者更容易发生[4-5]。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 但与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 尿道黏膜封闭功能减退、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 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功能下降等因素相关。 在妊娠过程中, 随着胎儿生长, 女性盆腔压力逐渐增加, 阴道分娩时骨产道被胎儿挤压, 对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造成明显损伤, 或使用产钳等助产手段也会导致损伤, 分娩后损伤的肌肉和组织未恢复, 则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6-7]。 压力性尿失禁以盆底肌训练、 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研究[8]表明, 越早进行干预, 效果越明显。 因此, 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典型的压力性尿失禁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即患者在腹压增加时出现尿液溢出, 而在停止加压动作后尿流即会终止, 但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 无法明确与急迫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等常见的尿失禁相鉴别。 尿动力学检查是确诊手段, 但较为复杂, 不能作为筛查方法, 而且亦同样无法鉴别急迫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等。 超声检查是盆底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 具有无创、 无辐射等优势, 患者易于接受, 故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 产后早期尿失禁与患者的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9-10], 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 尿道膀胱后角、 膀胱颈旋转角、 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距离等超声指标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Mu、 Br、 Bs、 As、 Ar、 θ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具有膀胱颈移动度、 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距离、 尿道膀胱后角、 膀胱颈旋转角明显增加的特征。 观察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为3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 (P<0.05), 表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内口形成率会明显升高。 分析原因在于: 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长期处于伸展状态, 这种状态会降低尿道局部组织的支撑能力, 进而在分娩结束后遇到腹部压力稍微增加的情况就出现溢尿。

综上所述, 盆底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对产后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的检测诊断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检查方法安全, 结果准确, 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诊断过程中超声医生应该准确掌握压力性尿失禁的超声特征和诊断指标, 避免误诊和漏诊。

猜你喜欢

内口耻骨盆底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100例晚期妊娠妇女正常耻骨间距超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