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2020-06-09王毅飞王胜利卢彦肖黄一琳曹晓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脊髓型后路椎管

王毅飞, 王胜利, 卢彦肖, 黄一琳, 曹晓东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二病区, 河南 开封475000)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 功能障碍及肌力减弱等, 好发于中老年人[1]。 椎管内的增生组织长期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瘫痪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一般采取保守方法,多采用理疗及针灸牵引等, 临床效果因人而异, 部分患者病情未减轻反而加重。 因此, 为使患者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临床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为常见,且临床效果尚可, 但部分患者感觉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减轻较慢[2]。 因此, 本研究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 例, 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 例。 对照组男14 例, 女16 例; 年龄46 ~69岁, 平均年龄(56.41±4.26) 岁; 病程1 ~4 年, 平均 (2.89±0.56) 年。 实验 组 男13 例, 女17 例; 年 龄48 ~70 岁, 平 均 (57.76±5.75) 岁; 病程2 ~6 年, 平均 (3.09±0.72) 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经CT 及MRI 辅助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②体格检查确认无严重神经损伤; ③符合手术条件及相关指征; ④单纯性或工作劳累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无法耐受手术; ②有手术及药物治疗史, 且治疗无效; ③精神系统问题, 无法配合治疗; ④合并脊柱恶病质、 肿瘤及结核疾病。

1.3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 麻醉满意后, 患者取俯卧位, 在透视机辅助下切开病变部位的损伤中心处, 显露椎板、 关节突等椎体结构, 打开症状最重的一侧,松解分离黄韧带与硬脊膜的粘连部分。 将钛板固定于侧块椎板处, 置入碎骨屑, 进行骨性融合。 透视确认椎管减压良好、 椎板固定满意后, 冲洗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实验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 麻醉满意后,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方法同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切除增生或症状较重的椎体段病变组织, 进行神经根管内口扩大, 切除神经根管后壁约3 ~5 mm, 完全显露神经根, 解除压迫情况。

1.4 评价指标①术后3 个月通过脊髓神经功能及手术成功率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 分为治愈 (手术成功, 骨折完全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E 级)、 显效 (手术成功, 骨折恢复, 脊髓神经功能恢复D 级)、 无效 (病情未出现好转或加重), 其中脊髓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 分级标准判定, 分为A ~E 五个等级,等级越高, 脊髓神经功能越好。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 ②术前及术后1 周、 1 个月、 3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VAS) 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总分10 分, 0 分表示无疼痛, 分值越低, 疼痛程度越轻。 ③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 轴性症状、 颈5 神经根麻痹、 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VAS评分术前, 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术后1 周、 1 个月及3 个月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周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实验组 30 6.67±1.34 4.06±1.24 2.86±0.58 1.31±0.41对照组 30 6.87±1.42 5.14±1.54 4.17±1.06 3.57±0.68 t 0.561 2.992 5.938 15.589 P 0.577 0.004 0.000 0.000

2.3并发症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退变性疾病, 病变后对上下肢肢体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多表现为肌力减弱,四肢麻木不适及机体功能性障碍等, 常采用CT 及MRI 辅助检查及临床检查确诊病情, 部分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效果一般。因此, 临床针对病情严重者往往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通过后方入路进入到患者的病变部位, 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3]。 在手术过程中, 减少椎板组织、 椎旁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损坏, 对术后颈椎曲度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能够维持患者自身颈椎结构,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少部分患者自诉未能及时快速地解决神经压迫症状及临床症状, 遂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够切除椎管病变部位中的增生组织, 扩大椎管空间,有利于椎管空间的恢复, 减少椎管增生及受压情况, 再次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术有利于解除神经受压情况, 缓解神经压迫水肿症状, 有利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感觉的快速恢复[4-5]。 本研究中, 所有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 减轻术后疼痛,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脊髓型后路椎管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