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0-06-09郑笑臣侯秀伟徐永辉胡军华高利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腰痛

郑笑臣, 侯秀伟, 徐永辉, 胡军华, 高利峰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 漯河462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髓核、 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退行性改变, 导致纤维环极易受外力作用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的一种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 下肢放射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目前, 临床倾向于采用非手术治疗, 即以牵引、 理疗、 按摩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部分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 为避免病情恶化则需行手术治疗。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 是近年新兴的微创技术, 可直接对神经根进行松解和减压, 且不影响邻近椎体, 治疗效果较好[3-4]。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 例,旨在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 对照组男36 例, 女24 例; 年龄43 ~64 岁,平均年龄 (51.89±4.72) 岁; 病程11 ~34 个月, 平均病程(21.46±3.52) 个月。 观察组男39 例, 女21 例; 年龄42 ~61岁, 平均年龄 (51.32±4.34) 岁; 病程11 ~35 个月, 平均病程 (21.74±3.41) 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经CT 和MRI 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且无钙化或轻度钙化; ②非手术治疗3 个月以上无效; 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①凝血功能障碍; ②伴脊柱感染、 结核; ③精神系统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腰硬联合麻醉,取跪卧位, 作后正中长4 ~5 cm 切口, 逐层切开后暴露病变节段、 椎板, 咬除椎板和部分关节突, 切开纤维环, 行髓核组织摘除, 常规止血、 引流、 缝合。 术后常规抗感染, 48 h 后拔除引流管, 7 d 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 患者取侧卧位, C 型臂X 线机定位病椎,局麻后行穿刺, 通过机器定位穿刺针已位于椎间隙或突出椎间盘内时, 可注射入碘海醇亚甲蓝混悬液, 行椎间盘造影。 置入导丝, 将扩张导管插入, 顺着扩张好的通道置入工作套管, 通过椎间孔镜直视彻底清除髓核组织, 对邻近神经根进行松懈,最后行双极射频消融减压术, 电凝止血, 内窥镜下确认无活动出血后, 撤出手术器械, 拔出工作套管, 缝合伤口。 术后常规抗感染, 24 h 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两组均术后随访6 个月。

1.4 观察指标于术前、 术后3 个月、 6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 总分10 分, 分值越高, 腰部疼痛程度越严重; 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 评估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 总分29 分, 分值越高, 腰椎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腰部疼痛程度术前, 两组患者的腰痛VA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3 个月、 6 个月, 观察组的腰痛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腰痛VAS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腰痛VAS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术前比较, aP <0.05; 与该组术后3 个月比较, bP <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60 6.24±1.78 2.13±0.84a 0.97±0.32ab对照组 60 6.37±1.96 4.24±1.43a 2.46±0.87ab t 0.380 9.855 12.451 P 0.704 0.000 0.000

2.2腰椎功能 术前,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3 个月、 6 个月, 观察组的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术前比较, aP <0.05; 与该组术后3 个月比较, bP <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60 8.53±2.27 18.31±2.06a 22.38±2.54ab对照组 60 8.41±2.16 16.12±3.14a 19.54±2.32ab t 0.297 4.517 6.395 P 0.767 0.000 0.000

3 讨论

以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可彻底暴露病变处, 手术视野清晰, 手术医师可直视摘除突出髓核及变性髓核组织, 但手术需要广泛地剥离肌肉、 韧带, 并破坏脊柱小关节, 导致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慢, 且不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5]。 随着内窥镜技术发展,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利用直径不同的绞刀逐级取出上关节突前下缘的骨质结构,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特点[6], 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双极射频消融可让破损的纤维环收缩,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②患者术后恢复快, 术后24 h 即可下床活动, 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③符合阶梯治疗原则, 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者, 还可进行二次开放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3 个月、 6个月的腰痛VAS 评分较低, JOA 评分较高, 表明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在降低患者腰部疼痛程度, 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分析原因在于: ①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手术切口小, 避免患者出现生理应激反应, 引起并发症; ②采用局部麻醉, 术中触及神经根可及时得到反馈, 减少对神经根的损伤, 有利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③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利用椎间孔直接将内视镜工作套管置入椎管中, 通过影像系统放大手术目标, 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④应用特质的环锯扩展椎间孔并放置操作通道, 对椎板、 关节突、 肌肉等几乎无破坏, 不影响腰椎的解剖结构, 维持生物力学稳定, 术后康复快; ⑤可通过椎间盘造影直接确认破裂的纤维环位置, 并在内窥镜下更清晰准确地观察髓核及其周围组织, 再进行摘除, 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⑥术中无需牵拉神经根, 不影响椎管内组织, 不会出现椎管内出血与粘连; ⑦术中使用双极射频消融可实现对纤维环神经纤维的去神经化, 有助于迅速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 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腰痛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职业腰痛早防治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