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指导课中“提问”的技巧
2020-06-05陈杏棠
陈杏棠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和批改作文。面对学生无东西可写,或即使有东西可写但写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等,老师看着学生的作文就头皮发麻,不知如何批改好这些作文。如果想批改好,那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甚至是重新帮它换血和换骨,这样的批改老师出了力但未必讨好,因为批改后有可能与学生的写作初衷大相径庭,不再是学生“我手写我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能根据写作要求写出一篇篇好作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
我认为作文的批改固然重要,但作文前的指导更是重中之重,上好作文指导课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有些老师说学生不会写作文,你问他是怎么上作文课的,他会说先让学生读一读写作要求,然后说一说要注意哪些方面或者说一说可以仿照哪些课文的写法不就行了吗?难怪学生不会写作文,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写了,那作家不就到处都是了吗?显然,我们有一些老师简单地以为把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布置下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写就行了。但问题是学生不知应如何去写。特别是小学生,离开老师的适时的指导,他们就不知从何下手。但如果能得到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写作思路一旦被打开,他们的写作热情就会被激发。只要学生肯动手写,收获就会不小。
我牢记初中的语文老师李孙奇曾对我说过的一番话,他说:“语文语文,开口成语,下笔成文。要想教好语文,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勤于动笔去写,才能上好语文和教会学生写作。”是啊,这开口说,不仅能说出学生本人所要表达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让听者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自己是否与他有同感,或者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听中去思考,思考后会产生一种表达的愿望。如果学生表达的愿望被激活,它就像火山熔岩喷发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点燃,那写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那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大家都敢说,乐意说,并且说得有条理呢?这就得注意作文指导中“提问”的技巧。
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人问了,但别人不敢回答;有些人问了,别人不知怎么回答;而有些人刚问完,别人就抢着回答,而且说个不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情况和结果呢?你会不会问?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他们的理解和回答就会不同。你一定要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等方面的不同来组织语言,设置问题,让他们了解你的意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老师在作文指导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 “问”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的良好的氛围里也会主动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一开始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再之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语言创作的情境中。一次,我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我发明了……》的作文时,我说:“老师小时候非常喜欢做梦,你们喜欢做梦吗?”学生齐说喜欢。“如果你梦见自己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发明家了,你们最想发明研究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大声说出自己最想发明什么什么的。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兴趣说。并且俨然把自己当成真的发明家那样兴致勃勃地说。紧接着,我又问:“你们能说说为什么想发明研究这些东西吗?”至此,学生还会饶有兴致地说起自己为什么想发明这些东西。教学生写作,一定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写作素材,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和设计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想说,敢说,而且说得好。
2 “问”的层次性
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起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我要说的愿望,同时,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把学生搞蒙,吓退了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性搞没了,这是作文课中的大忌。首先要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然后再紧紧地围绕写作的话题把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个一个抛出,要时刻抓住学生的心。还是以上面的教学为例,当学生纷纷说起自己为什么想发明这个东西时,我接着又问他们:“你的这项发明,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的,是吗?”学生们都点头说是的,有的说我花了五年的时间,有的说我还向有关专家请教呢……看见学生正在兴头上,我又接着说:“发明一样东西真不容易啊,我们得付出多少努力才把它发明出来啊!那你们能具体地说说你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完成这项发明的吗?”随着问题的深入,许多学生马上安静下来。这个问题不是随口就能回答的,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于是,我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耐心地等待将来的发明家的回答。开始有人举手了,一个、两个……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去想象,去思考,我用充满自豪感的语气并有点夸张地说:“下面请听从我们班走向世界的伟大的发明家某某介绍一下他是怎样发明出‘快乐糖果的。”在热烈的掌声中,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也颇有发明家的风范先向大家微笑,大家都想听一听他是怎样介绍的。这样,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疑问,有的帮助补充。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们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去表达,去倾听,去思考。学生想说了,会说了,写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