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部编教材,关注核心素养
2020-06-05杨娟
杨娟
摘 要: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从2018年秋季开始使用依据新课标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新高中课标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1]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阐释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此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衔接,成为了广大一线的初中历史老师需要思考、实践的重要问题。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中,我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 仔细研读,制定目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的课文。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通过阅读教材、课标、考纲后,我根据新的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唯物史观:通过阅读史料,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年代尺等形式,学生能将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连起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播放视频,学生能借助想象,回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去体验,从而形成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书本上的史料,加上课堂上通过课件、学案补充的史料,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史料去解读历史,培养他们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知识理性分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和意义,能够培养他们对历史史实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与方法。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2 精心设计,实现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基础。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简单的知识梳理,这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本课中,我尝试将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
2.1 多维度认识时空,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形式。历史的时空是动态的、延续的、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静态的[1]。在本课中,我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创设情境,穿越时空,感受历史。通过播放《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两个视频,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从而形成认知,内化情感。
(2)展示地图,时空穿梭,了解历史。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先后展示了英国侵占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的过程和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过程。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引领学生进入到对实际历史的观察与思考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历史。
(3)绘制年代尺,时空旅行,感受变化。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将与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回归祖国的过程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时间都画在年代尺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香港、澳门问题本质上是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得到成功解决的?通过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特征去分析事件之間的关联。
2.2 多角度研习史料,培养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讲解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时,我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原则,使用了两则史料,一则源自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一则源于教材。
材料一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获取知识是通过建构而非直接传授得到的。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习,自主探讨,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3 全方面了解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培养了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回顾历史,百感交集。当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史料、学案回顾中华民族从被殖民、被压迫的屈辱历史到洗刷国耻,顺利收回香港、澳门的历史,学生百感交集,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让他们认识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面对现实,倍感欣慰。在我展示了香港回归祖国后,自身的金融中心地位及功能获得很大强化的材料时,学生们倍感欣慰。真切体验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创造性,体会到了“一国两制”既尊重了中国主权,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又照顾了香港现状,保持了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繁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智慧。让学生更加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能取得更多伟大成就的信心。
(3)展望未来,激情满怀。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香港之所以能够顺利回归,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祖国的日益强盛后,我将他们的关注点引入到了下一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本课的学习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们都激情满怀,树立了祖国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坚定决心。
3 及时反馈,反思课堂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丰富课堂显得格外重要。通过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我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材料研习,我的教学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比较和综合等思维操作是,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还比较生硬,这需要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总之,教育带有长效性,学科素养的培养使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23).
[2] 覃玉兰,陈志刚.时间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