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之语言能力训练小议

2020-06-05王牡丹

成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小学语文

王牡丹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训练力度不足,语言训练缺乏系统性的现象,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教学观念,开展多元化的语言训练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训练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的教学,当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将语言这一工具内化为自己的工具呢?笔者认为:教师有效的语言训练是必经之路。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促使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训练现状,探索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对策。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训练的现状

1.1 语言训练力度不足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同时应当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方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强化训练,方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力度不足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多为倾听者,很少有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种学生缺乏表达机会的语文课堂,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指导学生朗读,但朗读基本都是停留在集体朗读的状态,对学生朗读方法、技巧的指导也不足,导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唱读、喊读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现状,是影响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2 语言训练缺乏系统性

正如前面我们所说: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形成系统化的语言训练体系,促使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存在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目标,如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如拼音、汉字教学中强化普通话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模式,又如何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呢?另一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坚持,没有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的时间如早读时间、语文课堂时间乃至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很多时候教师都因缺乏规划而疲于应付,最终导致语言的训练断断续续而缺乏系统性。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有效对策

2.1 树立正确语言训练思想,明确语言训练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而目标则是行动的方向。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现象,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语言训练思想,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首先,树立准确的语言训练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正确的语言训练思想:一方面,注重积累的思想。量变引起质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语言积累。学生需要在长期的语言积累过程中,方能促使语言能力提升。对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的学习具有启蒙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其语言能力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形成积累的语言训练思想,并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重视语感培养的思想。语感,即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感悟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感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语感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品味、鑒赏语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其次,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系统化的语言训练目标。如设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设立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等。在设立目标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让目标的设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2.2 丰富语言训练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明确了语言训练的思想和目标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语言训练的模式,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首先,将语言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促使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纠正学生每一个汉字的不正确发音,提高学生读汉字、读词语以及读句子的能力。

其次,积极开展朗读训练活动。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规范学生语言使用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散文教学等开展朗读训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如节奏、停顿、情感的把握等,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第三,开展专项化的语言训练活动。专项化的语言训练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课前三分钟语言训练如让学生播报天气预报、播报新闻、讲故事等,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通过多元化的语言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吉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4).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小学语文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