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给氧循证护理临床效果评价
2020-06-03李增叶付艳芬赵桂风蒋杨萍李如钿栾玉泉
李增叶,付艳芬,赵桂风,董 薇,蒋杨萍,李如钿,栾玉泉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氧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躯体缺氧症状[1-3]。本研究将中低流量经鼻吸氧无需湿化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以促进临床依据循证进行护理实践,改善目前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节约人力财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8月及2018年9~10月的患者共933例,按住院时间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吸氧湿化)和试验组(吸氧未湿化),其中,对照组474例,年龄30~90岁,平均(61.83±11.8)岁;试验组459例,年龄29~92岁,平均(63.49±10.7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临床问题
临床上中低流量(氧流量≤4 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吸氧时是否需要湿化?湿化有无意义?
1.2.2 确定证据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共9名:指导老师1名,大学老师2名,护理部主任3名,科护士长6名。
1.2.3 获取证据
本研究选用的数据主要包括有:英文数据库:BMJ、NICE、NGC、COCHRANE、MEDLINE、CINAHL、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1.2.4 证据整理
非湿化组患者中低流量经鼻导管吸氧的氧疗舒适度及改善缺氧症状程度与湿化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级证据,A级推荐)。
1.2.5 证据的应用
(1)科室组建团队:由循证护理组和科室联合,将每科室需要观察的患者相对集中安排,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应用方案、操作流程与评价表的使用等方面培训,建立该方案微信群,方便于实施并做好管理。
(2)临床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湿化给氧,湿化瓶中加入灭菌用水1/3~1/2满,每天更换,湿化液有效时间为24h,用氧过程中如灭菌水过少及时添加;试验组采用非湿化给氧,即简易吸氧装置,无湿化瓶、加湿化液,直接用一次性鼻导管连接氧气流量表装置进行吸氧。
1.3 效果评价
1.3.1 吸氧效果评价
主要观察吸氧后5 min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使用指脉氧仪监测)。
1.3.2 氧疗后舒适度评价
参考文献后自行定制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科室护士在患者实施氧疗后5 min,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及第 7天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氧疗舒适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氧疗后第1、2、3、4、5、6、7天鼻粘膜出血、鼻咽部干燥、患者舒适度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经鼻导管吸氧患者氧疗舒适度比较[n(%)]
2.2 两组吸氧操作所需的时间比较
试验组吸氧操作所需时间平均52.8±8.82 s,对照组耗时233.28±27.22 s,两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低流量经鼻导管吸氧患者使用非湿化氧疗的最佳证据应用,给护士提供了有效且能改善临床护理的实践方法。在循证过程中要求全员参与,护士能运用循证的理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优化工作流程。
本文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查找循证证据,根据临床需求并征得患者同意,将证据整合到临床护理实践中,改善传统吸氧的不足,在不影响吸氧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操作流程。将循证护理的具体过程在临床中予以体现,以期提高临床护士应用循证护理理念解决临床其他问题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