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0-12-24黄婷婷

关键词:卧床脑血管体位

黄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00)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的有所递增,舒适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者可以缩短不愉快[1]。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致死率较高,且仅次于恶性肿瘤,致残率也非常的高,舒适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舒适的护理干预。

1 舒适护理定义

舒适护理是个体化、整体化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目标是让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达到愉快的状态,在舒适护理的过程中注重于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程度,舒适护理的主要理论为: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的舒适。

2 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如: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等。具体方法如下:①环境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装束、衣着、谈吐等方面进行规范训练,为患者树立良好的形象,病房内室温应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50%。可以放绿植美化环境,进行阶段性通风,但避免出现对流风,病房内的光线应该柔和不刺眼。病房及科室内应安静,不可大声喧哗,嘈杂的环境容易使患者烦躁,安静的环境可以使患者心情平淡、愉悦。患者需要长期卧床[2]。大小便不方便,若床单、被罩污染应及时更换,患者因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失眠的症状,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可以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听广播等。若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可以告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3]。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为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给予患者满足感,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案[4]。护理人员应该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关爱,让患者能够安心的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早日能够康复。在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用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明白自身疾病的情况,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担忧[5]。③生理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需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体位管理,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根据病情经常转换体位,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尽可能的避免发生压疮。应注意患者的饮食,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若患者出现便秘应告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患者因需要长期卧床,不可一次食用过多,应少量多餐,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6]。每天需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按摩,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护理。患者在穿刺后穿刺部位的压力过高比较容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或引起其他并发症,穿刺部位应该使用压迫止血器,并且24 h制动,患者需24 h卧床,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解释压迫的必要性。在解除压迫后为了避免产生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需要每2 h为患者变换一次体位,术后应多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尽可能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7]。造影剂可能会使患者肾功能损害或者产生过敏,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喝水并根据患者请款给予补液,尽快的排出造影剂[8]。

3 讨 论

舒适护理是以患者健康、舒适为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护理活动进行研究,能够让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者可以缩短不愉快[9]。舒适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心理压力缓解、并发症预防都有着很大的意义。舒适的环境能够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和刺激,可以让患者安心的接受治疗和护理[10]。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负面情绪,重视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幸福感,更够提升患者治疗、护理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减少了医患纠纷,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快患者的恢复。

猜你喜欢

卧床脑血管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