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体位(截石位)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2020-06-03冯燕梅
冯燕梅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截石位主要指让患者更加适应手术治疗的强迫体位,可充分暴露手术病灶,便于手术开展。妇科手术因其手术病灶解剖学特殊性,采用截石位开展手术期间,若没有对体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影响手术进展,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必要损伤,影响预后[1]。随着临床对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临床于传统截石位探究中发现头高足低的改良版截石位,可显著逆转妇科手术对心脏循环的负担,显著减少神经损伤,利于妇科手术的开展[2]。本研究笔者特针对改良版截石位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手术治疗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观察指标均为笔者单位于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共计84例,外科手术类别包括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及经阴子宫切除术,模拟随机抽签方式均分小组,42例分设传统组,中位年龄(45.62±1.85)岁,42例分设实验组,中位年龄(47.02±1.91)岁,统计校验2组入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原则:(1)84例客观对象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及其监护人均对研究项目知情;(2)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授权开展。排除原则:(1)手术禁忌症患者;(2)拒绝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予以传统截石位,将手术台倾斜15°,指导患者将双腿放置到腿架上,采用棉垫放置于窝部,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实验组患者予以改良版截石位干预,指导患者坐骨结节超过背板5 cm,于患者骶后方放置一个软垫;依据患者体质量及身高进行腿架的调节;询问患者感受进行腿部与手术台角度的调整;指导患者将大腿与躯干纵轴、小腿纵轴呈90度,双下肢角度呈80~90度;术中注意避免因手术操作导致支架角度及体位的改变,及时进行纠正。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对2组患者术中体位调节、术后下肢麻木、肿胀及疼痛等情况;采用满意评估量表,对患者手术体位满意情况进行调研。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2 组术中体位调节及下肢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术中体位调节、下肢麻木、下肢肿胀及下肢疼痛等情况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数据,经统计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中体位调节及下肢情况分析[n(%)]
2.22 组术后体位满意评估
实验组患者体位满意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评分,经统计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体位满意评估[±s,分]
表2 2组术后体位满意评估[±s,分]
组别 n 体位满意实验组 42 89.52±7.41传统组 42 71.03±6.59 t 7.441 P 0.000
3 讨 论
妇科手术因其手术部位的解剖学特殊性,于术中开展有效的手术体位指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手术体位质量直接决定手术开展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截石位为临床外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体位,若术中体位不佳,会导致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因手术时间较长,不良的手术体位会导致机体血管、组织及神经等功能的损伤,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之后,患者部分神经感觉机能丧失,肌肉处于无保护机制下,其调节功能降低,加重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3]。传统截石位对患者生理变化具有一定影响,临床可见因手术体位不当导致静脉血栓情况,亦或是臂丛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高压综合征及骶神经损伤等,加强截石位指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
改良版截石位可有效避免下肢血运循环障碍,避免体位影响静脉正常回流,将下肢外展角度控制在90~100度,便于手术操作的情况,可避免血运障碍[5]。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术中体位调节、下肢麻木、下肢肿胀及下肢疼痛等情况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数据,经统计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体位满意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评分,经统计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改良版截石位更加适配于妇科手术患者,符合妇科手术治疗需求。
综上,妇科手术中采用改良版截石位,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符合临床手术开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