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0-05-29黄建平
摘 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相比于过去,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对于陌生和充满挑战的环境做出适应和调整,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拥有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学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它直接反映着学生的各种情绪状态和行为意志情况。心理健康的学生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并且能合理协调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传递正能量
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老师首先要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真诚地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与自己分享生活和学习,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要尽量将严肃的学习环境生活化,减少压抑感;给学生能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表达自己,一个和谐、真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態得以放松,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稳定情绪,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平等教育是教师应遵循的一个主要教学原则。每位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不能以简单地判断对学生加以定义,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平等。
二、 善于培养小学生合理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小学时期是他们心理健康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很快,不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精神饱满到失落彷徨的转变非常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引导他们自主地发挥能动性,学会调节情绪。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引导其一步步完成目标,有助于积极情绪的出才现。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我会主动地挑选语文教材中的励志故事与学生分享阅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精神上的快乐和富足,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爱好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在课堂上调动课堂气氛,通过成语接龙、背古诗等小活动形式活跃气氛,加强每位同学的参与感,以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学习语文知识。
三、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
语文教学仅仅只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小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实践活动的精髓,充实教学内容,为教学过程提供有效的辅助形式。实践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一旦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他们便会提升很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机会,对于小学生健康积极心态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会让小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在这个活动的组织开展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四、 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及时并有效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其实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充分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语文的学习仅靠单纯地学习语言文字等内容是不够的,我还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在教授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例如,在给学生上《落花生》这一课时,我提出同学们愿意做苹果还是愿意做花生这一问题,并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对于苹果和花生的理解进一步强化。以苹果和花生分别代表的不同形象,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苹果般美丽大方和花生般朴实高贵品质的内外兼修的人。
五、 以语文作文为切入点,疏导学生内心的情感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小学生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类产品的接触越来越方便,因此我会在平常灌输健康上网的理念给学生,引导他们合理、绿色上网并在上网过程学习知识。写作水平的限制使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文章语句部分不够通顺的问题。但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忽视作文的其他闪光点,并要对其中优秀的部分和观点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激发和挖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推动其个性化发展。
六、 教师疏导学生,在疏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过程变化和心理活动变化。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是会经历一个过程的。尤其在学习的后期,他们无聊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情绪会越来越低,对学习的热情会不断下降,不断否定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及时引导和调整。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的有利因素,通过与学生相关的知识语言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排除抗拒心理,加强疏通。比如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通过讲解教材中典型的坚强乐观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心理和自信,做到坚持学习。
七、 教师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在这个时期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心理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因此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做到尊重学生,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发挥他们的个性化创造力。同时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转向主动学习,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小学生能在小学课堂上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当小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的时候,学习兴趣便会被调动起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发挥渗透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告诉小学生树立自信和乐观的心态、主动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以战胜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困难,在努力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果。学习需要积极自信的心态,这样有助于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及时调整状态,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拥有始终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充满希望的心态。
八、 教师课后评价,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环节的重要环节和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后评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为学生服务,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评价过程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将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科学化,在优化和拓展方式时,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为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面对学生缺乏自信的情况,教师应以鼓励学生的评价为主,以积极发展的观点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提升自信。另外,对于小学生的小优点要不断鼓励和合理表扬,引导学生进行对自己的评价,在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的同时,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九、 结语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深厚的人文价值使得其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面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好心理辅导,以帮助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作者简介:
黄建平,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童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