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牵手“言语”行走

2020-05-29莫岸冰

读天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牵手言语

摘 要:阅读教学要“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依据年段目标,用心捕捉文本中的言语形式,从文本的“言语”出发,牵手“言语”行走,并运用“言语”,迁移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言语形式;牵手“言语”行走;迁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更要品悟“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怎么写”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语文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课文往往有多方面的例子功能,要根据学段特点、文体特征、文本特色,从言语形式方面找出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作为阅读的“生长点”和写作的“训练点”,牵手“言语”行走,体现读中学写,内化为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样就能落实目标意识,提升语文素养。

“言语形式”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还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

如何牵手“言语”,在阅读教学中惬意行走呢?

一、 研读捕捉,关注“言语”

语文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关注言语形式,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精心解读文本,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建构为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情感点等。

(一)咬准精妙传神的字眼、词语

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幅画”,内蕴极其丰富,在很多文本中,往往妙用一个字,便满篇生辉。

《搭石》中的“伏”这个生字,在文本中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文眼。一位老师通过“字理”诠释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加深学生对“伏”的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创设“伏”下身子背老人的情景,走进家乡人的内心,再拓展意境“一代又一代人”“伏”得“理所当然”。学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一个字理,“伏”出了母语文化气息,“伏”出了村风民俗,“伏”出了人性美。老师设计得真是精妙和细腻,一个小小的字,竟延伸出一段飘然优美的教学环节,让人为之钦佩!

又如《桂花雨》中的“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让人从浓浓的桂花香中体悟到淡淡的乡愁,一个平常的字眼尽显散文语言的魅力。

在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绿”的形容词活用,成为千古练字的典范。

词语的精妙运用在文本中更是每篇必有,处处散发着语言的芬芳。

如二年级下册的《亡羊补牢》中的“赶紧”一词,就是“文眼”,它很好地突出了养羊人知错后及时悔改及时弥补的实际行动,突出了寓意。

人教版六年級上册的《穷人》中的语气词“哦,啊,唉,嗯(第四声),嗯(第二声)”不可或缺,是小说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六年级上册的《我的舞台》中的“为所欲为”贬为褒用,写出了师傅的严格认真和“我”的学艺的艰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顶婉少年》中的关键词“惊心动魄”牵动全文,辐射全文。

(二)捕捉优美典范的句式、语段

文本中,学生认为陌生的、奇特的或是有矛盾的句式,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等,往往最见言语形式功夫,最值得推敲揣摩。

如《慈母情深》中的慢镜头倒置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快镜头“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腰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慈母”的辛劳,慈母情深。

又如《猴王出世》节选:“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言语秘妙就在分句之间“三字—四字—五字”特有语言规律中,刻画了快乐自由,灵动聪慧的仙猴形象。

(三)揣摩别出心裁的特殊标点

标点符号隐藏着表情达意的密码。如小说《穷人》中的省略号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桑娜的忐忑不安的内心世界;《桥》中,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后边!”三个感叹号,高亢激昂的声音,传递出老汉的威严、责任、人格。

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词语之间用句号而不用逗号,形象再现了“我”当时渴望父亲早点回来好夸奖“我”的焦急等待的心理。

(四)推敲匠心独运的“特色结构”

一些文本运用的特殊结构,并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作者言语形式上独运的匠心。如《凡卡》采用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写信,使小说的内容真真切切地打动读者。信里信外内容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怀念母亲》以日记体式来写,最能表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又如《蟋蟀的住宅》和《山中访友》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情感。

(五)品味彰显主旨的语言特色

很多文本,是典范的名篇,语言富有特色。品味语言特色,更能深刻领悟文章主旨,体悟到人物的形象美、情感美。

如《桥》中老汉的话简短有力,既体现了情况的危急,又体现了老汉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本色。又如《匆匆》一课叠词的运用,轻灵,梦幻,一有节奏美感,二能准确形象地描摹事物(时间流逝)的姿态声音,三能突出作者彷徨无奈焦急惋惜的心情。《祖父的园子》语言率性、洒脱、自由优美,打上了作者自身的烙印。《穷人》一课,语言恰如其分,富有真情实感,桑娜的心理描写断断续续,细腻生动;渔夫的语言描写简短果断,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质。《鲸》《只有一个地球》《新型玻璃》等说明文,语言都突出知识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小品文的生动性。

(六)领略精巧运用的写作技法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在写作技法上更能体现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如写人文章中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其中的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突出人物的鲜明形象。记事文中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技法烘托气氛。说明文中的各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写景文中的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真切表达情感。小说中的精巧构思,环境烘托,悬念设置,情节波折等扣人心弦,感染读者。

(七)探究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

文章的写作顺序,内容安排,行文布局,这些别具匠心的言语形式,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写作意图而采用的。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倒叙写法,设问开头,设置悬念。《凡卡》用了插叙,当下与回忆交叉进行,与“写信”结为一体,人物命运催人泪下。《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颐和园》总分总结构的安排,严谨,便于点明中心,抒发感情。

散文《落花生》,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而对种花生、尝花生只是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却对“议花生”写得详细具体,浓墨重彩。为什么?因为这样安排材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便于借物喻理,以突出文体特征。

再如六年级的《少年闰土》,在写作技法、布局谋篇值得关注的“金点子”更多:

①画面开头法。少年闰土月下刺猹图,勾画了少年闰土勇敢机敏的形象,先声夺人。

②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精选四件事,突出“无穷无尽”,详写看瓜刺猹,前后两次出现,形象鲜明。

③多方面写人,性格特点呼之欲出。动作——勇敢机敏;外貌——健康可爱,来自海边农村;语言——条理清楚,滔滔不绝,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八)体悟各具特色的文体特征

陈先云先生说:要增强文体意识,依体而教,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

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关注:

(1)记叙文:叙事的,关注情节、结构、人物;写人的,关注语言、行动、心理等。

(2)写景文:关注画面、情感、顺序。

(3)说明文:关注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4)小说:关注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展示矛盾,设置悬念,烘托人物。

②怎样刻画人物形象: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细节描写)。

③关注故事中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故事情节,顺着矛盾揣摩人物。

(5)诗歌:关注意象、情感、韵律。

(6)寓言:关注故事(故事中角色表现的对比)、道理

(7)议论文:关注论点、论据、论证,小学生也要着重关注如何说理。

二、 读中感悟,发现“言语”

增、删、移、换,揣摩比较品味,是发现言语形式,习得语用的好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遣词造句,多了行不行,删了好不好?为什么用这样的行文顺序?……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更易于让学生感知文本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无可移易”的妙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一处描写:“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比较:如果去掉句中加点的内容,语句依然通顺,意思照样完整。但将两个句子比较着一读,上下高低自见分晓。

三、 练笔迁移,运用“言语”

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学生在读中悟得言语的妙处后,就要加强训练,读写迁移,一课一得,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用能力。但在训练过程中,要依据年段目标,落实到各个单元、各篇课文中。如:

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四素”俱全的句子训练

如一年级上册的《哪座房子最漂亮》,用“漂亮”一词进行写句训练。

一年级下册的《胖乎乎的小手》,这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干什么)。这(怎样)的小手帮(谁)(干什么)。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简单)……

如二年级上册的《北京》:

北京有( ),有( ),还有( )。

北京有( )的( ),有( )的( ),

還有( )的( )。

又如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 )。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在绿叶底下,就像( )。葡萄沟就像( )。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三年级下册的《赵州桥》,体现“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语文要素。第三自然段写“赵州桥的美观”,是一处很好的训练点。首先读中悟出“言语”点:过渡句的作用;总分总构段把握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兼联想,写出“狮子”的神态动作,突出特征,突出美,理解段围绕中心句来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仿照言语形式迁移训练,小练笔:写建筑物的一个方面,围绕一句话来写,抓特征按顺序。

四年级:以段落为重点,从篇入手,侧重行文顺序和写景、叙事方法的训练

如写景文《颐和园》读中捕捉到言语点:按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写景,通过动词(进了、绕过、走完、登上等)过渡,景观描写(抓特征讲顺序修辞),观感表达(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把握全文“游踪——景观——观感”的写法及总分总结构。

迁移一课一得小练笔:写一处景点(景观)如《游西湖公园》。

五、六年级:以段落为重点,从篇章入手,侧重构篇训练和写人、叙事方法的训练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捕捉到言语点: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捕捉心理描写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课一得小练笔:渔夫回来了,面对两个孩子的情况,他会怎么想?(能用上贴切的语气词和标点符号更好)续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生活会怎么样呢?以《清晨,桑娜拉开了帐子……》为题,续写故事的结尾,要适当进行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提示:清晨,这间渔家小屋会有哪些美好景物?阳光?渔家小屋?渔网?地板?食具?打着补丁的衣服、帐子?七个孩子的睡姿?……看着他们,桑娜会怎么想?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在训练过程中,要关注上文、下文,这篇、那篇的联系和比照,突出训练的序列性和整体性。

每堂阅读课,都是师生们的一次生命成长,是一个追逐文字魅力犹如夸父追日般的灵魂高尚者,引领着一群心灵纯净如玉的天使在追逐着文字魅力的童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牵手“言语”,在童话般的课堂中行走,就能品味文字的魅力,践行统编教材的要求,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先云.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J].内蒙古教育,2016(10):31-33.

[2]胡金凤.让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牵手同行[J].小学语文教学,2011(2).

作者简介:

莫岸冰,广东省雷州市,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牵手言语
在语言实践中“生发”言语智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