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教学区域实践的几点思考
2020-05-28颜鼎
颜鼎
摘要:在网络学习空间下,教学活动的本质虽未变化,但时空的分离、介质的转变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新的特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南京市“鼓楼e学校”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线上教学应从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引导师生开展网络空间互动、帮助学生消化线上教学内容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师生互动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国人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防控疫情、居家隔离的大环境下,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应时而动灵活构建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合力下,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网络学习模式初步形成。
在传统的学习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空内存在,进行知识信息的授受与吸纳,核心是“教师+教材+教室”三大因素的结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行为模式呈现典型的三段式递进,即教师获得信息—师生教学互动—学生消化信息。而在网络学习空间下,教学活动的本质虽未变化,但是时空的分离、介质的转变使得上述三个阶段都呈现出新的特质,从而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本文基于南京市“鼓楼e学校”区域在线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如何引导师生开展网络空间互动,如何帮助学生消化教学内容,以增强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一、如何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
对于教师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指定教材备课,课本知识基本就是讲述的全部内容。开放多元的网络空间存在海量资源,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其推送给不具辨别力的学生。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如何将网络资源根据不同阶段学科的特点形成教学预案,最终制作成为正式发布的线上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施教者把握课程核心内容、学科发展动态、技术与学科融合、网络表现方式等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
我们认为,为了实现该阶段目的,需要明确两点。首先,获取信息依然要强调教师群体智慧的发挥。线上教学与现场教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不可撤回性,学生可以通过回放等方式对课的内容“评头论足”。无论是线下事先录制好的课,还是线上直播教学,都是通过网络空间面向社会开放的,一旦出现学科错误或者其他错误都将会导致教学事故,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施教者从源头把好课的质量关。疫情期间教师虽然也处于个人居家隔离状态,不可能采取教研组面对面集体备课的形式,但是可以通过线上空间开展网络备课,进行教学研讨,形成共识。我们的做法是利用“鼓楼e学校”网络平台,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把关,学科区中心组教师牵头,各学校备课组教师全员参与,从区、校、班层面构建 “区本课程+校本资源+班本特色”的三级网络学习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聚焦学科难点进行补充,对学习易错点进行数据采集,实施有针对性的学科网络教学,同时也注重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线下个别答疑,从而提升线上教学的实际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实践证明,疫情期间一些紧贴时事的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如2月20日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侯正永副局长在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名师讲堂”栏目主讲的《让学习看见思考的力量》一课,呼吁中小学生用高质量的思考化危为机,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积极的态度应对疫情,起到了良好的典范作用。反之,如果只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此类课程点击量就会很低。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容易出现学生所谓“用鼠標投票”的逆向选择。以“鼓楼e学校”为例, 疫情期间共有1444位教师开设了1519节课,总点击量约5200万次,平均每节课3.5万次。有些课程单日点击量达到30万次,而有些课程累计点击量低于3万次。这也充分说明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对比传统的教学,有更广泛的辐射面,其教学的效果及受学生欢迎程度则可以更直观地通过课程点击量来呈现。
二、如何有效开展师生互动
这是网络空间下师生有效实施教与学最为复杂的阶段。一般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同一时空内教室上课模式,教师同时向数十名学生授课并同步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反应,通过提示课堂纪律、提问等方式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听课效果。而网络教学之所以受到部分质疑,被认为不能与传统教学等效,很大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时空分离:教学双方面对的只是屏幕上的信息而非对方本人(至多也只是动态影像),即使是在直播状态下教师也不可能在电脑屏幕上同时观察到所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应,而缺乏了有效的互动手段必然会制约教学效果的达成,更难以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根据疫情期间南京市宁海中学线上教学情况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目前教师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总体效果低于正式课堂,具体困扰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师生互动不明显(66.17%)、学生作业批改不便(62.41%)、学生上课状态不能准确把握(61.65%,这其实是互动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
对此我们认为,网络学习空间下师生同样可以有效互动。首先,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在听课时可以对疑点难点用语音或文字记录并上传,教师在后台及时接收并答复。但这要求听课时间基本统一,而且相同或相似问题应有筛选归类功能,如果问题重复分散则教师势必要长时间驻留后台,既降低了效率又形成了额外负担。其次,如何保证学生每次学习取得实效而非浮光掠影看视频?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在网课中设置“暂停键”,通过阅读、审题、思考、测试等环节,让学生消化吸收后再进入下一学习阶段;运用云存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下载,包括本节课的教材、学案、作业等,教师可以在班级QQ群布置作业、设置点名回答等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最后,应当阶段性召开全体学生网络会议,听取对已经进行的课程及相关教学措施的意见建议,这是增强教师、学生集体认同感,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我区力学小学三年级于2月21日首次尝试召开云班会。由于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未能全体实时开会,学校采取了变通方式:先由班主任在QQ群内进行引导,再将全班分为九个小组,分别组建微信群召开云班会,会后各组组长汇总、报送材料。3月13日召开第二次云班会,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效果明显提高。师生对于网络空间中开展的常态学习其实都要有一个摸索和适应的过程,逐步达成一种默契,最终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如何充分消化在线课程的内容
这一阶段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讲授是传播知识的最主要场所与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对于新讲授的知识信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基本只能形成记忆和感性认识,这对知识的消化、吸纳而言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认为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导学、助学的作用,至于知识点的关联、交汇、互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巩固都需要后续阶段及时跟进。传统模式下课后复习巩固提高的主要内容是作业和考试,形式上教师以书面形式批改并反馈,实质还会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对已经讲授内容做出调整或者强化。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声音、图像取代了黑板与作业本,如何保证学生及时有效地消化信息成为难点。如前所述,宁海中学教师亦普遍认为作业批改不便是困扰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调查发现,网络学习空间下教学双方对于课后任务的完成也形成了诸多认识,具体而言:(1)作业上传仍然是最主要的反馈方式,这与各方的心理定式和惯性运作是一致的,技术上也最为简单、最易实现;(2)文字对话实际就是传统的作业批语,不过是从落笔于作业本变换为键盘输入;(3)由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多样性和易得性,语音对话、视频对话也成为教师反馈的重要形式,且可以随时批改、随时录音、随时发送,改进了传统模式下很难实现的面向所有学生一对一口头交流作业的情况;(4)共享板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中虽可以让某些学生参与板书,但往往只有典型意义甚至象征意义,在线上教学中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可以所有学生同时共享板书资源。
这一阶段必须重视的还有集体反馈。从学生角度,除了通过作业检查自身对于信息的吸纳消化程度,听取教师的集体讲评更可以明晰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从其他学习主体的理解和反馈中吸收有益的经验,因此它是加深课程理解非常重要的方式。这一过程若通过网络点对点的交流来实现则过程十分烦琐、时间成本过高,只有集体操作才能事半功倍。网络学习空间下的理想途径是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授課—作业布置批改—学科考试—质量分析,这对于网络平台技术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网络学习空间相对现实学习环境的薄弱之处(家长在该过程中亦应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这是线上与线下的关键结合点,除即时互动场合外,教师对于收取的电子版本作业在线下进行评阅批改,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线下思考、检索资料、回答并反馈,对于线上教学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网络学习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实体学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有存在的必要。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线上教学提供了学习资源,线上作业提供了学习任务,网络考试提供学习反馈,线下指导提供学习矫正,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次疫情敲响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冲锋号,也为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未来的常态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据“鼓楼e学校”在线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学生对现阶段线上教学的满意度达到87.5%,最满意的是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工作态度,达到了98.5%,可以看出教师的辛苦奉献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被虚化为网络的一个节点,线上的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影响力,但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线上教学需要更明确的学习任务,更清晰的教学指令,更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更频繁的学习评价以及贯穿始终的学习引导,从而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网络空间教学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