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级量化管理中培养规则意识

2020-05-26李欣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管理学生

李欣

【摘要】  学校作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将规则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内,通过学校制定的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好习惯带入学习和生活中,成为自律、自信的学生。本文就班级量化管理中培养规则意识作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  班级量化 管理 规则意识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86-01

1.前言

规则意识是指以内心准则规范自我行动的意识,比如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学校里遵守校规班规等。若心中无规则意识,做事便会违反道德,规则意识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是未进入社会的人,培养其规则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按照心中的准则规范自我的行为。

2.在班级量化管理中培养规则意识重要性

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许多的学生个体共同组成,在进行学生管理里,离不开规范的行为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不仅能够维持班级的秩序,还能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学校中的教育方式往往处于较被动的状态,以规则约束,而学生常常存在好奇、叛逆的天性,在强约束力下往往达不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适得其反,学生会出现不遵守规则,无视规则的情况。

3.班级量化管理中培养规则意识的原则

3.1认同原则

学生对于规则意识还比较模糊,要增加学生对规则的了解并且认同规则所规范的行为,才能使学生对规则产生认同感。目前班级管理中,大多规则都是由学校制定,存在较多的约束性内容,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让学生在了解规则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若教师未根据学生心理而制定出具有班级特点的规则意识,那么会让学生对规则意识产生较强的反对情绪。

3.2渗透性原则

一般来讲,教育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而规则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样具有此特点。显性规则意识是指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规则意识的作用;隐性规则意识则是无明确的目标,但又能让学生从中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在校园内由学生会组织进行班级卫生考核,并在升旗仪式上选出表现好的班级进行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在班级中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3持续性原则

规则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可能出现因年龄的增长而违背规则的情况。因此,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其进行融合,通过潜移默化让规则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心里。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班级,要通过教育方式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什么事是不允许的;对于年龄较大的班级,则要求其对自我进行规范,并思考為什么这些行为不能做。

4.班级量化管理中培养规则意识方法

4.1创设出有规则的校园

对于学生而言,进入校园便开始进行自我规范。规则意识要让学生时刻将规则谨记于心,比如:安排每个班级轮流成为值周学生,检查进校学生是否佩戴红领巾、校徽、是否有携带零食进入校园等,做好记录;在学校规定进行的各项体操活动时,对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进行记录并扣分;对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的学生进行记名扣分处理;对于拾金不昧、拾物归还等学生进行加分记录,学校会每月进行评比,每级评出先进班级,获得流动红旗,每天都会汇总扣分和加分数据,再由各班级老师对扣分的学生进行教育,让规则意识在校园内不断深入和发展。

4.2将规则意识融入教育活动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若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难以真正起到作用。因此,教师要将规则意识融入教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首先,要对课堂纪律进行强调,例如:在课堂纪律中,若老师在上课,有问题询问,必须先举手待老师同意方可讲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要先说报告,待老师允许才能进入教室。这些遵守纪律的过程,就是规则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其次,将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规则意识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规则》一文,将课文中的规则意识与生活中的规则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巩固规则意识。第三,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通过举办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抢椅子的比赛前,先讲解游戏的规则并解释违背规则便会被淘汰,让学生对规则有深刻的了解并遵守规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乐趣,还能将规则意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心里。

4.3增加奖惩制度

科学的奖惩制度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给予为班级服务的学生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周评表上加分并表扬,让表现好的学生继续保持,给其他学生激励,让所有的学生了解按规则做事能够有所收获。对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进行减分批评,并且在班级内进行沟通,询问其他学生评价其做法是否正确,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避免此错误再次发生。但是若犯错误学生认为自己的做法有理由证明无误,允许其为自己进行辩解,由班级其他学生与教师进行共同评判,若确实正确,则可撤销惩罚;若非如此,那么该学生就要受到惩罚。教师在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按规则做到公平公正,让全体学生都认可规则。

5.小结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用,还能将规则意识延伸到生活中,并伴随其一生。教师在进行学生的规则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为学生细致讲解规则的作用,通过长期不断的规则知识巩固,让学生培养正确的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教师在进行规则培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而不是成为被管理的人;让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让学生在管理别人时也能规范自我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朱荣英.无规矩不成方圆——试析小学生规则意识养成[J].中外交流,2019,26(41):176-177.

[2]甘红媚.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7):127.

[3]周磊磊.润物细无声——浅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中职生公民意识的路径选择[J].教师,2018,(3):39.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管理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