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巧问促学的原则和方法

2020-05-26韦金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课堂提问问题

韦金艳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师生互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问巧促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08-02

当前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普遍存在这样的弊病:教师对问题求数量忽质量;对方法求热闹忽实效;对学生求流程忽评价,顾自己忽学生。最为严重的提问题是老师专利,学生无权问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问题”的重要性,那么数学课堂的提问既要有教师的提问,也要有学生的提问,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如何以问促学,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功能,更需要教师好好去反省和改进,只有遵循好课堂提问的原则,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方法,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乐学起来。下面就以课题《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研究》中“问题导学”巧问促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一、时机准确性原则,问出学生的兴趣

一节数学课,提问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机会也只有少数。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以问导趣环节,我先运用多媒体动态出示一幅三月三壮族风俗节日画面: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再引导学生猜想:“哪头牛拉的车最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质疑到位性原则,问出学生的猜测

质疑是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具体表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质疑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疑问才能带着疑问去探求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以疑激思,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三年级级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我出示两个长方形图形,提问:谁有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同学们有的用“割补法”;有的将两个长方形重叠;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对于同学做法,我给予了肯定后,提出了新的问题: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面积怎么办?要知道中国有多大呢?学生顿感这些做法太麻烦了,也不实际。这时就会产生猜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的目的。

三、思考明确性原则,问出学生的思维

一节课能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关键是教师要在思维的转折处设问。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以问导思环节,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提出思考:

1.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3.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半径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拓展创新性原则,问出学生的思路

拓展应用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教师在延伸阶段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问导创,学生能区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算法后,我先用课件出示画面:黄爷爷为了防止小鸡进入菜园,用16米长的篱笆去围一块菜地,你能围出多大的面积来?这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一出,学生可以用小棒进行操作(要求:取整米数)。也可以合作讨论。通过交流得出了4种围法。接着我再提出:“观察刚才围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現?”紧接着又给他们提出这么一个实际问题:“如果现在让你去围16平方米的一块菜地,你有几种围法?哪种围法材料最省?”这种方法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培养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着重考虑下面三个方面。

一、创造愉快情境,让学生有疑敢问

小学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旦有新鲜事物出现,兴奋不已,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等待得到展示,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创设愉快的情境,能否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教学的第一步以问导趣环节,我先利用课件出示了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学生个个哇赞叹了,因为在我们这里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斜拉式大桥。等学生稍静后再问学生:“看到这座美丽的桥,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议论提出问题:“中间的柱子与桥面不是组成了个直角吗?”,“斜拉的钢铁和中间的柱子之间不是也有很多个角吗?”这样不断提出质疑,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二、提供自主空间,让学生想疑乐问

数学课堂上,不仅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大胆放手。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的第二步以问导疑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学,看课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有一位学生就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本上是用两块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块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它的计算面积公式,如果用一块三角形行吗?”对于这个质疑问题,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讨论、汇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寻疑善问

学生敢问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学生乐问是提出问题的保障,学生善问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善问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的第四步以问导创环节,有一位学生问:课本上为什么说‘通常四年一闰。这个‘通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通常两字,不就是四年一闰吗?这位学生大胆对课本的结论进行质疑,提出问题,是个积极探索的表现。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会答复,此时老师要解释清楚,才显得这样的提问也有价值。

总之,课堂提问贯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学生。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课堂提问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