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中摩擦力的教学探究
2020-05-26张玉玲
张玉玲
【摘要】 初中物理是基础教学阶段重要的学科,物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维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摩擦力这个知识点又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解决这方面的重难点问题,物理教学将会面临巨大的阻碍。因此,本文从物理力学中摩擦力这个知识点为切入点,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摩擦力 教学难点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38-01
一、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的体系比较清晰。但初中生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认知水平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就物理学科中的摩擦力这个知识点而言,知识点不多,但是涉及的力学问题却很繁杂。那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应该抓住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
二、认识初中物理中关于摩擦力的难点
1.摩擦力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内容范畴
在我们指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问题时,抓住教材的内容,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的研究对象有三种: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在教材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论述比较少,静摩擦力主要以物体的静止属于平衡状态,让学生认识到静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相等;而滚动摩擦力则是以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指出滚动摩擦对于减少摩擦阻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在教材中,主要是論述滑动摩擦力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相关要素。在学习摩擦力这个板块的内容时,我们既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也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摩擦力的实质,灵活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关于摩擦力的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探究物理现象和原理时,不能够忽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抓住了初中物理学科中关于摩擦力的相关内容和重难点之后,我们要探究的就是关于摩擦力的实验教学指导。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力学的实验主要是围绕物理与生活现象的契合点。摩擦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个是关于摩擦现象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摩擦现象,并且提出实验探究的问题:“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通过设置探究主题,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指导时,我们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答案,完成探究任务。
三、引导与启发:物理课堂中探究摩擦力问题的方法
1.情境激趣,引出学习主题
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学科难度太大,知识点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较少的发掘物理学科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融合点。在研究物理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激趣的方法,引出学习的主题。
在进行摩擦力学习之前,教师准备一个滑板,让两个体重较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与一个女生进行拔河比赛。比赛的结果是女生轻松获胜。由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是什么改变了比赛的结果,同时也讲一讲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最后引出我们教学的主题: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
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性实验
学习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摩擦力的认识还不深刻,教师通过开展相关的实验,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且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针对这个重难点问题,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之前,我们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很多学生阅读课本,结合自己的探究,提出猜想。教师教这些猜想整理成三个类型:(1)物体的压力可能会影响摩擦力;(2)接触面的光滑度可能会影响摩擦力;(3)物体接触的面积可能会影响摩擦力。通过整理学生的猜想,我们制定相应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3.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针对我们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我们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解决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和困惑。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实验时,我们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根据班级的人数,我们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时,我们一定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科学完成实验任务。此外,在选择实验器材方面,选取计量准确的弹簧测力器,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原理,开展实验探究。同时还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引导提出:该实验有没有改进的办法?这对于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四、小结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摩擦力这个板块的教学指导时,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并且掌握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原理、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完善的物理学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理论,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开展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将摩擦力这个板块的知识内容与初中物理其他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赵芳芳.初中物理新授课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鲁教版必修三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潘利嫔.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