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替代潜在最大费用节省研究*
2020-05-21杜倩倩赵明月李鹏超翟盼盼
杜倩倩,陈 琛,赵明月,李鹏超,翟盼盼,李 倩,方 宇△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2. 西安交通大学药品安全与政策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仿制药是指在专利药保护期满或其他专利权到期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可在未经原研药生产企业许可而生产制造的药品,通常可替换原研药[1]。在我国缺医少药的时期,国产仿制药并不要求与原研药等效,导致国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不能实现真正的等效。仿制药替代作为一种控制药品费用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是仿制药替代政策实施最早且替代率最高的国家,2016年的仿制药占处方量的89%,占药品总销售额的27%;2015年仿制药的使用使医保支出减少了676 亿美元[2]。欧洲国家之间仿制药零售市场的规模差异很大[3]。自从参考定价(reference pricing)实施后,几年间,德国的仿制药已占处方药市场的60%[4]。2002年,瑞典实行强制性仿制药替代,旨在减少药品支出的增长[5]。日本,虽然也有鼓励仿制药的政策,但仿制药替代率为22.8%[6]。一项针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研究表明,私立医院的仿制药替代可节省9% ~89%的费用,其中中国公立医院仅4 种药物的仿制药替代即可节省3.7 亿美元[7],但该项研究中涉及仿制药产品仍与原研药有较大质量差异。
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以来,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8-9]。该政策旨在提升国产仿制药质量,净化国内仿制药市场,提高整体医药行业集中度[10]。作为重要的相关配套政策,2018年11月15日国家出台《4 +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确定了25 个集中采购品种及约定采购量,进而促进仿制药替代。但仿制药替代政策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不断进行跟踪评价与调整。本研究中以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7 个品种药品,即16 个品规药品[17 个品种药品中,厄贝沙坦片(75 mg)通过了2 家企业,故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规药品为16 个]为例,对药品的价格、采购量进行分析,并测算仿制药替代的潜在最大费用节省[11],以期为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第一部分是公开数据源获取的数据,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9]的16 个品规药品信息及《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12]获取的原研药和仿制药信息;第二部分是陕西省药品采购平台获取的2017年至2018年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6 个品规药品的相关信息,从该平台获取的基础数据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转换系数(包装)、生产厂家、采购量、采购金额、采购时间等。1 个品规药品主要通过通用名、剂型、规格3 个变量确定。转换系数乘以采购量得该药品的采购总量,采购金额除以采购总量得该品规药品每片的采购价格。
2 方法与结果
2.1 价格和采购量
与发达国家药品市场不同,在中国当前药品市场上,可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进行替代的药品主要包括原研药和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第1 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剂型均为片剂,故采用片剂作为价格与用量的测量单位,对16 个品规药品在2017年至2018年的采购价格和采购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可见,在仿制药替代初期,药品价格由高到低依次为原研药、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研药价格是仿制药价格的1.8 ~2.53 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价格差异不大;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药品价格并未出现较大波动[除氯沙坦钾片(50 mg)每片价格由2017年的1.36 元上涨至2018年的4.21 元]。
表1 第1 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6 个品规药品的价格和采购量比较
采购量方面,2017年陕西省有7 个仿制药没有发生采购,2018年6 个仿制药没有发生采购;与2017年相比,2018年16 个品规药品的3 个类别采购总量增幅均较大。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片(150 mg)、氯沙坦钾片(100 mg)等5 个品规药品原研药的采购量较大,占年采购量的41.39% ~100.00%;盐酸帕罗西汀片、吉非替尼片、福辛普利钠片等3 个品规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采购量较大,占年采购量的53.96% ~100.00%;头孢呋辛酯片、利培酮片、厄贝沙坦片(75 mg)、赖诺普利片(5 mg)、赖诺普利片(10 mg)、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氯沙坦钾片(50 mg)7 个品规药品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采购量较大,占年采购量的53.49% ~100.00%;厄贝沙坦片(300 mg)无采购记录。部分仿制药采购量也有降低,如福辛普利钠片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2.2 仿制药替代率
仿制药替代率是衡量仿制药替代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仿制药替代率采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采购量占市场总量的百分比进行衡量。2017年仿制药替代率为7.96%,2018年仿制药替代率升至11.77%。原研药采购比例下降幅度较大,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采购量比例略有上升。
2.3 潜在最大费用节省
仿制药替代的潜在最大费用节省是指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最低价格的仿制药对市场上的原研药与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按100%的替代率进行替代,测算年均仿制药替代的潜在最大费用节省,公式如下。
S =∑(Δ C =Δ Po× Qo +Δ Pg× Qg +Δ Pg′× Qg)
其中,S 代表总费用节省,Δ C 代表某种药品的费用节省,Δ P 代表单价差值,Q 代表采购量,O 代表原研药,g 代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g′代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代表将16 个品规药品的费用节省加和。结果见表2。
表2 16 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规药品替代后潜在最大费用节省
可见,16 个品规药品在陕西省的总费用节省为3 243.63 万元。其中,盐酸帕罗西汀片和吉非替尼片2017年仅采购了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费用节省为0;头孢呋辛酯片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单片价格为2.73 元,而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单片价格为1.73 元;且2018年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头孢呋辛酯片用量占比较大,故替代后费用节省为-4.76 万元。
3 讨论
中美两国药品市场上,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价格比为0.3 ~0.36,与本研究中2017年的结果类似[13-14]。但由于一致性评价政策的逐渐落地,原研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价格仍处于波动期,目前仍未形成稳定局面。采购量方面,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16 个品规药品的3 个类别采购总量增幅均较大,可能与陕西省人口引进政策有关。据西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 000.37 万人,比2017年年底净增加38.70 万人[15]。费用节省方面,由于部分品规药品无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采购记录,16 个品规药品中,仅对该省的10 个品规药品进行了替代,费用节省已超过3 243 万元。2019年11月2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表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已进入了常态,截至目前,共审评通过一致性评价123 个品种,包括323 个品规[16]。同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即“4 +7 带量采购”)扩大范围至全国[17]。这一政策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提供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若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全部由带量采购模式推向市场,扩大到全国范围,费用节省将相当可观。仿制药替代政策初期,原研药的价格高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还未形成价格竞争,而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所占市场份额依旧较大,国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较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选取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6 个品规药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受到限制。“4 +7 带量采购”的出台,从价格、采购量与费用节省方面对药品市场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目前该项政策仍处于试点阶段,且要扩围,仍需进一步观察与评价该政策对仿制药替代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