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户外拓展区教师指导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0-05-14武宇澄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区材料评价

武宇澄

摘要: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是以“健康”为特色。户外分区的体育锻炼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专门开设的分区活动,幼儿可以在其间借助各种户外材料,开展趣味十足的户外体育锻炼游戏活动。作者执教的大班拓展区,利用墙壁搭建了攀爬墙,提供了轮胎、梯子、长板凳等。作者以户外拓展区为例,探讨教师在实践中应怎样与幼儿一起创设适合的户外体育锻炼环境,怎样合理地指导、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并进行适宜评价,形成适合大班年龄特点发展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让孩子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关键词:拓展区;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我以师幼共建为目的,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和实践,为大班拓展区活动的开展做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环境游戏的自主探索

(一)环境布置自主适宜

高效的户外游戏环境,能敢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它还包括有效的游戏场设计,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社会互动的机会。拓展区是对幼儿大肌肉、大动作的运动练习,所以在场地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相对柔软的塑胶地和草坪地。在器械下进行了海绵垫的安全辅助。拓展区更需要孩子的胆量和勇气,我们在创设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必须也要减少危险性。

(二)游戏材料自主探索

在拓展区我们要选择适宜的器材,以适合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有能以手脚并用攀登的攀登架、网等,可以发展幼儿走、跑、跳、爬、攀登等技能。还有一些大、小型的自制游戏材料和辅助材料:沙包、背篓、梯子、轮胎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并根据创设的游戏玩法自主进行摆放。

游戏材料的玩法有一物多玩、材料组合。在游戏中一些幼儿可能只会单一地玩一种材料,这时需要教师在玩法上进行指导。如一物多玩,梯子就是一种玩法多样的游戏材料。在拓展区中,可以竖着摆放,进行攀登运动。游戏材料的组合上,许多幼儿面对种类多样的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全部拿来后又不会进行拼搭。在前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组合材料,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组合时就会有自己的思考,会尝试着去创新。

二、游戏中的科学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动作发展

幼儿动作的发展是身体技能发展狀况的重要表现。幼儿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而且幼儿阶段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如攀登架发展幼儿攀爬的能力。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保护下进行上下的攀爬,教师应注重发展幼儿上肢的臂力和下肢的力量,在游戏中鼓励胆子小的幼儿,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力量支撑。但对于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对于上下攀爬的能力已经发展得不错了,这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创设难度,增加一个摘果子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背上背篓,进行负重攀爬,攀爬到顶部进行摘果子,发展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二)尊重幼儿自主,促进社会性发展

《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交往能力作为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户外分区体锻中,孩子不仅能在动作上得到发展,在交往方面也有不断地提升。大班幼儿正是处在人际交往的发展关键期,他们喜欢、并会主动和同伴交流。同时,教师也应提供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幼儿在体锻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如收放材料,当一位幼儿不能一人搬起材料时,他会主动邀请朋友帮忙;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鼓励幼儿帮助同伴共同完成。这些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游戏后的自我评价

我的运动故事记录着大班幼儿每一次的户外分区体育锻炼。孩子用画笔记录下自己今天玩了什么和玩时的心情,后面还由爸爸妈妈进行了游戏的评价。这是一份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运动故事了解幼儿的活动内容和动作水平,从而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策略。重视幼儿在体锻中的自我评价,是活动者对体锻的最直接的反馈,对于户外份体育的改进起着一定的作用。幼儿自我评价是对自己游戏表现的梳理,对提高游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幼儿认识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评价、乐于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提高和发展的目标。在户外分区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地发展。教师适时、适度地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地指导也正是《纲要》精神中“尊重幼儿”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实践的研究,以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教师指导策略为主出发,使幼儿在户外分区体锻中得到更有效的经验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铭.大班幼儿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2).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分区材料评价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另辟蹊径使用Linux备份和还原Windows系统
可爱的小瓢虫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
材料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