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三次全球经济大冲击的判断及对策
2020-05-14张茉楠
张茉楠
【摘要】面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灾害,以及可能到来的第三次经济大冲击,须充分估计其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影响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利用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的时间窗口,争取战略主动,化危为机,加快新的全球布局。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次经济冲击;经济外溢效应
【中图分类号】F752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0万(截至3月20日)。从全球疫情周期来看,中国疫情高峰期已过、日韩疫情拐点将现、欧洲疫情处于发酵阶段,美英等疫情还处于暴发初期。此次疫情是经济全球化以来人类首次面临病毒全球化蔓延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其对经济的外溢效应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一、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恐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
全球正陷入“封锁悖论”。目前,中国本土新增病例首次实现清零,这意味着中国在防控国内疫情的战役中初战告捷。然而,“封闭+隔离”的 “硬核”抗疫模式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代价。疫情全球大流行短期内尚难控制,为防止疫情蔓延升级,包括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宣布实施旅行禁令、入境管控,甚至封锁边境措施。但带来的结果是生产要素、人员流动与对外交往严重受限,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放缓、半停滞或停滞状态,使此前本已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和伤害。
(一)疫情全球化波及三大供应链,回溯效应恐超第一波
随着疫情中心移至境外,经济冲击进入第二波。疫情对中国进口和出口第一波冲击已在1~2月份数据上得到显现:1~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滑17.2%,其中对美国出口下滑27.7%;对欧盟出口下滑18.4%;对日本出口增速下滑24.5%;对韩国出口增速下滑18.7%。当前,更需重视海外停摆风险倒灌中国,对我国的“二次冲击”。中国处于全球加工的核心环节,疫情全球蔓延的重灾区美欧日均为我国出口主要市场与零部件来源地。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自欧盟零部件进口依赖度最高,为8%,随后依次为日本(7%)及美国(6%);从产业划分来看,目前全球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全球消费品领域出现了成品库存大幅减少、订单交货延迟、生产线停摆、收入严重下滑的现象。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与半导体、医疗机械等领域,也因为零部件短缺或供应链中断而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考虑到全球三大供应链均受疫情较大波及,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化特征,一处停工,全球停摆,海外回溯效应可能时间更长,影响更大。
(二)全球遭遇供求双重冲击,须高度防范“滞胀”风险
百年来全球经济遭遇过三次大的冲击。除此次之外,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大衰退。前两次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主要集中在需求侧,但此次疫情中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受到冲击,其影响更为复杂,更为持久。以国内情况为例,疫情以来CPI与PPI剪刀差有所扩大反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存在经济紧缩风险。但需要重视的是,PPI中农产品、建材、黑色金属购进价格指数上涨较快,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特别是考虑到疫情导致海外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供给中断,主要央行大规模放水,以及极端天气可能拖累粮食供给等因素,短期内供给冲击大于需求冲击,须高度防范“滞涨”风险。
(三)全球经济陷停滞,不排除演变为第三次大危机可能
正如美欧疫情正处于发酵期或暴发初期一样,更大的经济和金融风暴也正在酝酿之中。3月以来,随着疫情大暴发,以及沙特与俄罗斯持续升级的石油大战,全球金融市场巨幅动荡,市场遭遇流动性枯竭。面对全球经济受到的历史性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27个国家央行密集救市掀起全球降息潮,并重启大规模量化宽松,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更是推出数万亿美元财政资金来挽救经济。但目前看,财政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根据OECD最新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为1.5%。联合国经济学家警告称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将高达2万亿美元。摩根大通预计,美国二季度将萎缩14%,远超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最嚴重时期的萎缩程度。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经济受打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疫情传播速度、感染人数与持续时间;二是疫苗研制并上市的时间周期;三是各国政府能否成功遏制疫情。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到2020年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美国白宫内部报告预计可能18个月或以上),其经济损失恐难以估量。因此,不排除有演变为继“经济大萧条”和全球金融海啸后第三次大危机的可能性。
二、疫情考验经济全球化进程或重构全球经贸秩序
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与利益争夺处于热度期,地缘政治矛盾和分割有增无减。近年来“美国优先”、英国脱欧、限制移民、弱化WTO等已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与全球金融海啸期间不同的是,目前G20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几近失效,一些国家在危机面前采取“以邻为壑”的策略,疫情冲击让全球化矛盾更加尖锐,供需失衡局面更加凸显,保护主义更为猖獗,主要表现在:
(一)不排除美变相升级贸易战
尽管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已经达成,但依然蕴藏高度风险。根据协定,中方在2020——2021年两年时间里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但去年底制定的协议显然没有预见疫情 “不可抗力”的影响,一旦中国未能达成全面履约,可能招致美国新一轮报复。近期,美国商务部等部门正研拟新方案,计划在未来几个月里对中国商品、技术和投资采取逐步升级的、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美国金融机构也正利用美元的Swift国际结算系统故意拖延中国出口商的美元结算时间;更有美国国会议员拱火,提议应对中国追加关税,用关税补助受疫情影响的美国经济。
(二)入境管制措施长期化、制度化
当前,已有近150个国家地区对我采取了边境管制措施,这些限制性措施势必阻碍我进出口贸易及海外投资。要谨防他国采取的暂时性限制性措施,转向长期化、制度化,以“防控疫情之名,实施保护主义”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