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考核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2020-05-09任会福

中国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训课程评价

摘 要:VBSE综合实训平台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使用的仿真模拟平台,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难的问题。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实现系列教学目标达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障。针对传统经管类课程评价形式单一,与企业用人实际脱节等问题,实训效果较难真实评价。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引入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原则、指标设置、体系构建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VBSE  综合实训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实践教学一直是当前高职教育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VBSE综合实训平台的高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在真正实施时一般将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混编在一个教学班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需求为依据,仿真模拟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呈现真实的企业业务,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效果差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实训课程在进行规划时,不仅将内容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课程组织上,更从深层着眼,努力构建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课程尤其是经管类实训课程,在评价时形式指标单一,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实习实训效果,课程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不明显。因此,重构现有的实训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呈现课程的导向和对实训效果的反馈作用,是经管类跨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实训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经管类专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系统灵活地引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着力于重新研究构建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地持续推进实训类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1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VBSE综合实训平台的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设置实训内容,因此课程考核评价内容为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任务完成情况,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其顺利地完成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在指标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1 考核标准多重性

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制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因此考核指标的设计要注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可参考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或从业标准。

1.2 考核对象针对性

由于参与综合实训课程的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实训中担任的岗位不同,因此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价实训效果。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应针对岗位工作内容分别设置,可分专业增加专业核心能力考核指标。

1.3 考核方式多样性

在指标设计时应注意经管类专业的特点,考核方式可参照企业实际情况,比如实操考试、企业汇报、业绩比拼等,同时强调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考核主体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从工作小组和工作个人两个维度评价,学生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从而增加考核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2 全面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

评价指标是指对学生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它的选择应该依据被评价客体工作岗位的特性和教学目标确定,其选择与评价主体的视角有关。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应配合课程组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可有效分析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在设置具体指标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置如下指标。

2.1 理论知识指标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受训人员结合实际业务理解业务流程,了解工作岗位的业务策略,明确岗位职责。具体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可参照指标有企业业绩、账表数据正确率、业务处理完整性等。

2.2 实操技能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可以按照要求填报业务单据、表格,是否具备完成相应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可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设为专业能力考核部分单独测试,参考指标有表格处理能力、文字编辑能力、点钞速度、数据计算与输入等。

2.3 职业素养指标

职业素养是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体现的隐性能力,如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客户有效沟通等指标不适合直接检测,而是体现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

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模拟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把企业搬进校园,因此课程考核可参考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同级、下级、客户以及被评价者个人进行全视角评价。此方法吸取不同身份人员的意见,从多个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避免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弊端,其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公正、令人信服。

3.1 上级评价

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上级评价主要是指教师评价和CEO评价。教师评价又分为工作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由于教师经历有限,不便于实时监控实训全程,因此教师评价侧重于结果考核,包括阶段结果和最终结果。CEO评价主要关注组员在实训过程中工作情况,侧重执行能力,与教师评价互补。

3.2 同级评价

由模拟企业中的同事完成同级评价,可以有效预测此人在未来工作中是否可以获得成功,但由于同级互评受同学个人私交影响较大,因此在评级体系中的权重应较小。

下级评价。下级评价是指各组组员对组长的工作情况的评价,侧重于过程性考核,反映了组长的工作能力和胜任情况,与同级评价相同,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故设置权重较小。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督促其自我检查与反省,从而促进工作改进。自我评价环节的指标应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设置,可采用主观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发现问题。

3.3 客户评价

客户是指外部利益相关者,在课程中制造业的客户主要指其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和下游的商品销售企业,外围服务部门的客户则指其服务对象。通过设置满意度指标来衡量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根据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由各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构成专家组,教师主要从教学角度出发对指标赋分,企业专家从工作岗位能力角度出发赋分。课程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参考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参考权重

评价视角 评价主体 评价指标 权重100% 评价标准

上级评价 教师 团队合作 5 凝聚力、配合度

管理制度 5 制度完整性、执行情况

企业文化 10 企业宣传海报及LOGO设计情况

公司业绩 15 企业自主经营阶段成绩

个人技能 15 根据不同岗位的行业标准

CEO 员工考勤 10 出勤率

沟通能力 5 信息通畅度

工作态度 5 业务完成及时性

同级评价 相同组织工作人员 资料管理 5 资料完整性,存放有序性

下级评价 相同组织工作人员 分工协作 5 分工合理性

经营决策 5 决策民主性

客户评价 不同组织工作人员 服务态度 5 服务意识

自我评价 所有工作人员 知识体系 5 专业知识可否满足业务处理

业务处理 5 业务熟练度、正确率

实践中,教师应在实训初期向学生阐明实训考核体系的构成及每项指标的考核标准,明确評价主体,注重日常实训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实训情况的记录,采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课程考核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材料。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将教学评价与职业能力评价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指挥棒的作用,切实起到课程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实训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红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杜玉潺.绩效管理对构建财经管理类专业教学做一体课程评价体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2).

[3]卢德湖,赵巧.VBSE企业综合运营全景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①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教学环境平台的经管类跨专业实训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73。

作者简介:任会福(1969-),男,汉族,山东夏津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实训课程评价
基于CDIO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高职《室内设计CAD》课程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