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2016-11-18杨思凝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工业设计

摘 要:本文中,笔者首先剖析了当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教师评价随意性强、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评价过分强调结果等,进而结合教学案例对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课程评价

1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评价中,教师的评价随意性太强

从当前我国各高校教师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情况来看,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时,大多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设计美感、设计创新性等的综合考量,没有数据化的考评依据,因此在给学生进行作业或者设计作品评价时,给成绩打分都比较随意,一般看起来比较新颖的设计就为“优”或“良”,而对于表现力差,设计效果不理想,不注意设计细节的作品就会一刀切,全是“差”,大大制约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进行改进。

1.2 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工业设计课程评价时,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评价,而没有自评的权利,而且不能够与教师针对其设计思想或者设计思路等进行互动和交流,即使是作品得了“优”也不知道是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评价分数低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有的教师会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说出自己评价的缘由,但是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仍会带来比较消极的影响。

1.3 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

现有的课程评价大多实行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该方式有利有弊,似乎是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但是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考评,或者过分强调设计工作总量而忽视工作质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挥。

1.4 评价太过于看重结果,忽视了过程

传统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教师往往过分看重工业设计作品,也就是只关注学生设计结果,却没有对学生做设计的过程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做好工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并督促他们关注设计细节,认真设计,不断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2 结合教学案例对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分析

2.1 教学案例

笔者在对工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时,采用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工作室的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内容,串联本工作室的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无缝对接,课程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取的教学方式为将“课程”穿插到“课题”中,通过研究课题来丰富课程内容,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在整个工作室状态教学模式下,扮演的角色为团队组建者、任务发布者、标准制定者、过程监督者和问题指导者,学生在笔者全程的指导下,能够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较多教学条件的利用,比如课区、讨论区的利用,以及设计区、材料展示区、试验区、休息区的综合设计,达到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笔者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分层面、分阶段地进行考核与评价,提高了评价的过程性和完整性,评价数据更为真实,更加公正。同时,笔者还为学生们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让学生们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既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予以提升。

2.2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

一方面,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中,学生从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校效果等方面相较于原教室的“课程制”模式都有了较大改善。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无人监督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每天都能主动学习,且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效率较高,学生更喜欢与教师互动;工作室模式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态度认真,学校效果优于针对多个学生个体教学效果,且工作室状态下学生们都能利用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

另一方面,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中,教师也收获颇多。首先,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以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目的性,能够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其次,在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时,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再次,工作室的状态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第四,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性。第五,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因此该模式能够给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专业所需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学习观,通过情景模拟还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课程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首先,要充分调动工业设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其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到工厂、设计单位或者相应公司挂职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或者让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技能讲座,并给专业教师压担子,让其多接触实际的工业设计项目,来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师资,校企合作育人,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其次,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前沿的工业设计机构进行参观考察,或者集中对教师培训最先进的工业设计前沿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另外,还可以组织其他非专业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

3 结语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其将工业设计流程贯穿其中,将每个阶段都纳入到评价范围内,并结合了学生、教师、企业的设计参与人员情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题性发挥,企业设计人员的辅助,让学生的设计创新性得以发挥,让工业设计课程定量、定时地予以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目的,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孙巍巍,李德君,张莹芳,杨丽华,陈超.浅谈“两化融合”背景下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要素的重构[J].经济师,2016(08):229-230+232.

[2] 刘琛.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装饰专业家居装饰设计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6(04):57-60.

作者简介:杨思凝(1985—),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工业设计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