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胶联合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2020-05-01

云南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 眼科,广东 惠州 516100)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指的是朝角膜表面生长的同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见发病部位为鼻侧睑裂区[1]。翼状胬肉会对人体的美观度造成巨大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在对这一疾病的治疗上,常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采取翼状胬肉切成结合角膜缘肝细胞移植术,该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显著[2]。然而临床实践显示,经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因缝线刺激使炎症持续存在,如此可引起疾病复发,所以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成为临床中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本院在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纤维蛋白胶联合角膜绷带镜辅助治疗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初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2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27岁,年龄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42.5±2.6)岁;病程最短者7月,最长者26月,平均病程(15.2±2.3)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1.9±2.7)岁;病程8~25月,平均病程(14.8±2.5)月。一般资料上对比2组无显著差异(P>0.05)。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患者均为鼻侧翼状胬肉。⑵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治疗禁忌。⑶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⑴合并泪道炎症的患者。⑵有手术治疗禁忌、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⑶睑球粘连、对牛蛋白过敏的患者。

三、方法 1.手术材料 10-0 尼龙线、纤维蛋白胶、角膜接触镜、连续佩戴型角膜绷带镜。

2.手术方法 对照组操作方法如下:⑴常规给予患者消毒铺巾,使用爱尔凯因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开睑后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⑵麻醉起效后,于胬肉的颈部做弧形切口,剪开球膜,深入角膜潜行向内眦、上下位置分离胬肉组织,夹住颈部后,于两侧角巩膜缘的表面将角膜剪深入到胬肉的底部,之后向两侧借助其弹性平撑,在半月皱襞位置将体部剪断。再次使用钳夹将颈部夹住,借助巩膜恢复器,自角巩缘深入至瞳孔方向,钝性剥除角膜面的胬肉,借助显微镜与镊夹,将角膜、巩膜类似“卫星灶”的残余组织夹取,巩膜面采取烧灼止血方式。⑶于患者术眼颞上方,获取带宽大小为0.5mm 的角膜缘干细胞、不带筋膜的结膜瓣,将上皮面朝上,平铺在巩膜的表面,角膜缘两侧保持对位。⑷采用10-0 尼龙线进行间断缝合,暴露结膜瓣供区。

治疗组操作方法:参照对照组⑴~⑶的操作方式,缝合时予以纤维蛋白胶进行粘合,主要是使用干棉枝,抹吸暴露巩膜床液体,按说明书配置人凝血酶溶解液、人纤维蛋白原溶解液,将溶解液均匀的涂抹在巩膜床位置,之后平铺植片,注意保持角膜缘的两处对位,鼻侧游离结膜边缘同下巩膜进行粘合,将多余溶液去除后对植片进行修整,干燥2min 将开睑器取下并暴露结膜瓣供区,置入角膜接触镜。

术后1d 2组均用典必殊眼膏涂抹并行加压包扎;术后2d 开放眼部,使用典必殊、贝复舒眼水滴眼。术后1 周为对照组患者拆线,治疗组则将角膜接触镜去除,并给予2组持续使用1月的氟米龙眼水。

四、观察指标 ⑴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结膜下出血量、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统计。⑵术后随访患者6月,对患者眼部舒适度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如下:术后无任何不适感为0级;感觉到疼痛异物感但可以忍受为1级;感觉疼痛、异物感明显但是勉强可忍受为2级;感觉疼痛及明显异物感,不可忍受,为3级。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胬肉复发率。

五、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一、临床指标 手术时间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更短,结膜下出血量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以上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舒适度分级及复发率 随访术后6月,治疗组患者舒适度0级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舒适度3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6月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0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同日光的照射有关,尤其是在地理纬度30°~35°的发病率高,而我国地理位置正好处在这一范围,这使得翼状胬肉的发病率较高[4]。翼状胬肉常发生在额面部,这对个人美观度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5]。

针对翼状胬肉,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然而术后随访发现,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术后多数患者主诉眼部舒适度较差[6]。关于术后复发,经研究发现主要同角膜缘粘合不佳及光照有关,为此在具体的治疗中,翼状胬肉角膜缝合及术后干预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操作上,以往使用尼龙线间断缝合方式逐渐被取代,取代操作是使用纤维蛋白胶粘合,采取该方法,省掉了缝线这一操作,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术后还免除了拆线这一操作,操作方法的效果显著同时操作起来也更加简单[7]。角膜接触镜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保护粘合的角膜组织,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使得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提高[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角膜下出血量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术后患者眼部舒适度分级上,治疗组舒适度分级在0级的人数也明显比对照组多,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联合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治疗及康复预后改善价值显著。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治疗组例数50手术时间(min)37.78±4.02结膜下出血量(mL) 角膜创面愈合时间(w)10.26±1.89 4.12±0.75 P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50 51.26±4.87 21.14±2.63 5.86±1.06 t-15.094 23.755 9.475

表2 随访2组患者眼部舒适度分级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粘合角膜,并配合使用角膜接触镜,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舒适度高及复发率低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