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一例
2020-04-30周彦君熊心猜
周彦君 熊心猜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南充,637000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分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接触性皮炎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我院收治1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农民。因腰背部、臀部、大腿红斑、水疱、糜烂、渗液伴疼痛4天于2019年3月25日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因腰腿疼痛自行将毛茛(图1)捣碎后铺在床上,然后仰卧在床上进行治疗,很快腰背部、臀部、大腿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疼痛不适,水疱破溃后露出红色糜烂面,渗液明显,自行外用“紫药水”后无好转,于是来我院诊治。患者既往曾因关节痛将毛茛捣碎外敷后出现局部红斑、水疱,于当地医院就诊后好转。既往无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腰背部、臀部、双下肢屈侧可见红斑、水疱、大疱、糜烂、渗液明显,边界清楚(图2)。实验室检查:PCT 0.126 ng/mL↑;IgE 235 IU/mL↑;皮损分泌物细菌培养示粘质沙雷菌大量生长(4+)。
诊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治疗:停用接触致敏物,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日1次,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晚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 60 mg日1次,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0.2 g日2次,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无菌条件下抽吸大疱疱液,聚维酮碘稀释液局部湿敷。11 d后红斑、糜烂、渗液明显减少,19 d后皮损基本消失,留下部分色素沉着。
图1毛茛图2腰背部、臀部、大腿皮肤出现片状红斑、水疱、大疱、糜烂,边界清楚
讨论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于接触化学或物理物质而引起的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它可以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是皮肤表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从而触发先天免疫系统,引起皮肤对各种外部刺激的炎症反应。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是对过敏原的IV型超敏反应[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无一定潜伏期,皮疹界限清楚,通常局限于与刺激物接触的区域。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其皮疹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毛茛又称野芹菜,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关节痛。毛茛属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有价值的化合物主要是两大类:以原白头翁素为代表的一系列内酯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2]。现代研究已证实原白头翁素对眼、鼻和喉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接触过久,可使皮肤发红、起水疱[3]。此患者发病前仰卧于铺有捣碎毛茛的床上,很快出现皮损,主要为红斑、水疱、大疱、糜烂,皮损面积大,考虑为毛茛中原白头翁素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上由毛茛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病例有较多报道[4-7],提示广大群众在使用草药治疗疾病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应盲目轻信民间偏方。患者既往也曾因关节痛将毛茛捣碎后外敷,局部出现红斑、水疱,于当地医院就诊后好转。患者在了解自己外敷毛茛引起接触性皮炎病史的情况下,因坚持相信毛茛能治疗关节疼痛,因而选择外敷毛茛来改善自身腰腿疼痛,造成了此次更严重、更大面积的皮肤损害。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告知其不能再与该物质接触,以免再次发生接触性皮炎。患者为老年女性,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可能性更大。出院时除嘱患者避免接触致敏物外,还需定期使用润肤霜以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保湿剂被认为可以增加水分或防止经皮水分丢失(TEWL),从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和降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风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