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设研究:宏观思路与实践探索

2020-04-29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春阳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生额现金管理国库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春阳

201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同时也首次对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是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的方向,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在库底目标余额管理中处于中枢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就此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制度机制和预测方法日益成熟;中国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体看,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在宏观思路和实践方法上,都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

一、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概念

国库现金的概念,是随着财政国库改革特别是国库现金管理改革而从国际上引入的。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最初是在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中产生,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现金具有时间价值,目的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特别是资金借贷、往来和存量的保值增值管理,更加强调成本收益。国库现金管理(Government Treasury Cash Management)是企业现金管理理念在政府部门的实践,特指政府对财政国库资金进行管理的行为。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政府引入国库管理实践。中国从2006年实施国库现金管理改革试点,以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国库现金管理目标。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制度运行的中枢环节,就是要对国库现金的流量进行预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是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国库单一账户现金流入、流出和余额进行预测分析,以及为实现预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是保障支付,通过流量预测为未来财政预算执行中的资金支付留足保障资金。二是提高国库资金管理效益,通过预测掌握国库单一账户余缺状况,提出预算执行、现金管理和债务管理等建议措施,发挥资金效益,降低政府筹资成本。三是稳定库底目标余额,根据预测结果,合理控制国库资金流入流出,最终保持库底目标余额的稳定,同时与货币当局交换信息,促进货币政策实施。

(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的特点,注重预测体系的协调有序运转。完善的预测体系通常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建设是现金流量预测规范有序运转的基本保障,不仅直接关系到预测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于预测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也至关重要。国际经验表明,制度机制建设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完备的预测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收入数据库、支出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库等,完备的预测基础数据库是科学准确实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重要数据基础。这里的收入支出,不仅包括预算收支,还包括暂存款、暂付款及其他往来款项等流入流出国库单一账户的所有现金。后者并非在总账体系中确认为财政收支,因此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中,一般使用的是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概念。

3.完善的国库现金预测信息系统。这是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提高预测水平和效率十分重要。系统主要应包括三项功能:国库现金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预测数据智能化分析和预测报表的自动化生成;预测信息发布、更新和共享。

4.科学的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是提升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拟合分析,研究掌握国库现金流入流出在短中长期中的运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形成与经验判断的有效互补。建立一套科学的流量预测模型体系,有利于推动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精度。

5.精准有效的预测方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是融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工作,要实现预测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目标,需要有专门的预测方法。有效管用的预测方法,在预测内容上要能够覆盖包括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现金流入、流出和资金头寸;在预测周期上要能够实现短、中、长期相结合的预测;预测手段上要有多样化的工具组合或制度机制,用以满足管理所需要的预测精度。国际上一般有信息综合法、统计预测法、模型预测法、经验预测法等。

6.专业的预测机构和人员。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是提升预测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组织保障。

(三)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意义

1.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是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国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对国库现金和债务管理的效率。要提高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效率,关键是要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而其前提就是要对国库现金流量有准确的预测。此外,统筹债务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财政筹资成本,也需要对现金流量有准确预测。

2.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是加强国库资金统筹管理的重要手段。资金管理涵盖资金调度、预算执行、债务管理、国库现金管理等内容,现金流量预测贯穿上述管理运行全过程。准确高效的现金流量预测,可以为预算执行、资金收付、国债发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参考,促进国库资金管理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进而推动提高现代国库对财政收支的控制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3.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是促进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协调的重要举措。国库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环节,财政收支运行带来的国库资金存量变化,会传导至基础货币供应方面,带来市场流动性的反向波动。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科学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有利于推动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的建立,保障国库现金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实现库底目标余额的稳定,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

二、国际经验做法(1)财政部国库司:《美国联邦政府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载于《预算管理与会计》2012年第6期;财政部国库司:《英国、瑞典国库现金管理考察报告》,载于《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年第5期;财政部国库司:《国库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财政部网站;财政部国库司:《国库现金管理基础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朱苏荣:《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经验与中国改革路径分析》,载于《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李海:《法国国库现金管理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于《金融电子化》2009年第5期;李俊、张炜:《德国、法国中央银行国库管理职能的比较与借鉴》,载于《国际金融》2013年第7期;赵早早:《美国政府现金管理改革借鉴与启示》,载于《管理与科学》2014年第5期;李春阳:《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载于《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年第10期;马海涛、肖鹏:《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研究文献综述》,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第31期。

在国库建设初始阶段,西方国家就不遗余力地构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目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基本完成了预测体系的信息化系统化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和管理规范,在财政国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预测机构及职能

建立了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专司或联司机构,并赋予明确的职责分工,具体来讲有两种模式。一是建立专司机构。如美国财政部专门成立了现金预测部,专司国库现金、债务余额等事务的监控、预测、管理和协调工作,对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现金预测予以指导。法国财政部授权国库局负责履行流量预测的管理协调职责,运用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测机制。英国财政部成立债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根据政府每日收支现金流、国库券发行、货币市场拆借等总体现金流量预测情况进行现金管理操作。澳大利亚财政部下设财务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债务和现金管理操作,预测财政收支、汇总部门现金预测、管理国库余额,为财政部和国库部提供决策建议等。二是建立联司机构。如加拿大财政部设立债务管理办公室,与中央银行的现金管理办公室,共同负责债务和现金管理的发展战略、流量预测与分析,其中中央银行根据协商确定的政策和战略负责日常的现金余额管理。

(二)强化预测协调机制

国库现金流量信息来自方方面面,单靠一个专门机构难以完成庞大信息的准确预测。为有效梳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协调沟通机制。与机构模式紧密衔接,具体协调上也分为两种机制。一是专司部门牵头协调。如美国的现金流预测工作,由现金预测部牵头,金融管理服务部、财政预测办公室以及收支管理部门、相关银行机构参与实施。英国债务管理办公室作为政府账户体系的管理者,负责各类主账户余额的管理,先天具备现金流预测优势。法国国库局通过对政府和公共机构,实施超过100万欧元支出需在前一天16时之前报备等规定,实施现金流信息的强力协调。澳大利亚的财务管理办公室则牵头协调税务办公室、联邦各部实施预测。二是联合协调。如加拿大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分别设立债务管理办公室和现金管理办公室,再由二者共同设立现金管理委员会和现金管理工作组,共同负责开展流量预测工作。

(三)建设信息支撑系统

现金流量信息来源于政府各部门和市场主体,基于现金流信息的管理决策需要实时接收、快速收集、迅速整理、及时提供的信息高效处理系统。西方国家通过多年建设完善,大都建成了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是建立财政部门主导的集中部署式信息系统。如美国的国库现金流信息系统通过集成连接联邦税收电子支付系统、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现金流量预测系统,对现金流量进行自动化监测。英国财政部建设完善的现金流量基础数据库系统,连接税收、海关、公共部门,及时将收支信息补充至数据库。法国国库局目前使用的国库信息管理系统(SIFT),管理政府的金融市场交易(包括债券发行、债务管理以及现金盈余投资)、自动录入政府会计数据、管理设在法国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实现了实时监控账户余额波动情况、进行现金流预测、辅助现金余额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强大支持。二是实施分散式部署信息系统。如澳大利亚的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则采用了分散式结构,支持各部门通过部门信息系统管理本部门支出计划、政府采购(含订单)、支付、税务征收、现金预测、工资等多方面内容,分别提供现金预测表;财政部通过对政府公共账户余额进行管理,控制部门现金流量,实现了更严密的政府现金头寸监控、更有效的公共资金管理、更严格的财政控制以及向预算编制提供更准确数据的功能,为澳大利亚现金流量预测及国库的科学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丰富完善预测方法

虽然各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背景不同、发展历程不同,但在追求国库现金流量信息真实可靠、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精确准确方面却是高度一致的,在不断完善中实施了比较精准的预测方法。例如:(1)美国实施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部门提供短期现金收支信息预测报告,财政部据此与美联储每日上午9:00召开电话会议进行当日和未来3~5日的现金流与库存余额预测,同时利用数据模型对未来3个季度的每日现金流进行预测。对9个月以上的长期预测,采用200个时间序列变量分析政府每日收支状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以年度为基础研究季节性或趋势性预测结果,并实施滚动预测,每月修正一次。(2)英国实施年度预测、按月预测和按日预测,分别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总量参考、月度国库资金调度参考并服务日常国库现金管理市场操作。建立针对政府部门预测信息的奖惩机制,根据部门预测准确度情况,通过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扣减或奖励预算资金。(3)法国利用统计学方法,在每年年初对下一年度每个工作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年度执行中根据信息变化进行动态调整。(4)澳大利亚利用模型开展预测已有20年历史,目前主要依靠模型预测,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联邦国库部通过模型可以提前预测联邦政府12~18个月的每日现金余额情况,据以估算每日现金需求。维多利亚州财政局,设置了14名相对固定成员和若干专业顾问组成的经济收入预测处,采取ASS模型预测土地税,VEC模型预测商品服务税,还定期对模型预测偏差、模型变量设置等进行测试评估,不断调整完善模型,增强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如用于预测商品服务税的VEC模型,涉及约1000个变量,每年新增或剔除变量约50个。

三、中国现行做法

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伴随着2001年开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而开展,起始阶段主要用于对国库单一账户余额能否满足本级支付和对地方拨款需要的判断。2006年中央本级财政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运作后,预测工作开始进入国库现金管理的实质性应用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了机构职能和预测范围

按机构职能,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由财政部负责,国库司具体承担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协调工作。目前的国库现金收支预测主要包括了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主要收入项目,以及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等主要支出项目。国债方面由于年初计划比较明确,因此国债发行收入预测相对简单;国债兑付方面,由于有准确的期限,各月份的兑付情况可提前纳入预测信息当中。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投放和到期预测与国债类似。

(二)实施了统计基础上的时间序列动态修正预测方法

为确保准确测算国库资金余额,国库司建立了以1995年以来国库现金收支为基础的数据库,进而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分水岭,以2006年以来国库现金增值运作为目标,采取了数据统计基础上的时间序列动态修正预测方法。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年度预测和按季分月滚动预测。以按季分月预测为例,预测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年初开始,根据数据库统计的多年时间序列数据平滑测算结果,对预测期前三年同比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结合预测期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国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按照一定的增幅,区分收入、支出、国库余额三个方面做出全年的分月预测。二是在年度执行中,根据财政预算各项收支的实际执行情况,特别是预期之外的重要情况,以及年度当中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可能带来的收支变化情况等,综合研判对未来国库现金流量的影响,进而对上一期的预测结果滚动实施总体修正。三是按照税收、非税、债务、转移支付等影响国库现金流量的主要项目,将预测结果逐项进行细化分析,对上一步的结果进行再修正,形成最终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结果。

(三)不断推进地方试点探索

为尽早探索出地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新路子,财政部倡导各地积极探索,指导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相关试点。例如:2015年,河北省财政厅印发《河北省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改革方案(试行)》,以实施财政库底目标余额为目标导向,启动了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设。一是建立滚动预测体系,开展年度、季度、月度、旬度的滚动预测。二是建立了按月分旬的国库资金余额变化曲线,作为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参考。三是加强收支预测的调度,要求收入征收部门按制度规定的周期和内容报送收入预测信息;实行大额支出提前报备与用款计划考核制度,要求预算单位按规定的周期和内容报送用款计划等信息。

四、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设:宏观思路

总体上,中国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系统性地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力度,按照国务院要求,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改革,提升现代财政国库管理水平。

(一)结合实际规划设计宏观思路

1.立足中国国情,准确判断当前阶段面临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一是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发展期,预算管理各项制度仍在完善当中,制度机制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不断出现;二是财税政策的集中发力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营改增、减税降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等政策接续出台,特别是常在年中实施,事前难以预知;三是预算管理监督的加强期,部门预算收支的刚性仍在逐渐强化,不规范的收支行为还时有发生;四是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初创期,账户体系和投融资管理等制度机制仍不够完善,国库部门对现金流的控制手段不多;五是预测人才的培养期,高水平的预测人员匮乏。以上“五期叠加”,决定了中国现阶段的政策制度、预算收支执行、国库现金流量以及人员预测水平,都难以实现“稳态运行”。在这些约束条件下,研究建立中国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方面,应当借鉴其如何化解“不稳定因素”;自身建设方面,应重点考虑如何应对“不稳定因素”。

2.把握预测规律,选择符合实际的预测方法。完整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过程,大致可概括为:统计历史信息、预判未来信息、掌握运行信息、动态调整信息、形成决策信息等五个阶段。其中,统计历史信息,主要依靠完善的数据库建设;预判未来信息,大部分国家采取了模型预测方法;掌握运行信息,要依靠部门间的各种制度机制来实现;动态调整信息、形成决策信息,则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和财政管理,已经基本形成稳定的运行状态,所以模型预测的可信度相对较高。中国受上述“五期叠加”因素制约,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客观上难以有效提高,但就总的收支运行趋势来讲,模型预测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未来随着各项制度和管理逐步进入稳态运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将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完成五个阶段的预测过程,在中国首先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机制,使预测人员能够及时全面掌握财政收支运行、政策变化的各项信息,及时调整预测结果;而在最终的决策信息形成阶段,则更多地要依靠熟悉财政管理的预测人员,通过对政策效应的理性分析判断,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因此,考虑中国当前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应当坚持制度、模型、经验并重,建立“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并按此研究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

3.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宏观思路。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设的宏观思路和发展目标概括为:按照现代财政制度发展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做法,建立健全以制度建设为前提、模型预测为基础、经验预测为主体、信息系统为支撑、人员机构为保障的,符合现代财政国库发展要求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全面加强资金管理、预算执行、债务管理和现金运作的统筹,稳定国库单一账户库底目标余额,提升财政国库宏观管理效益。

(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国际经验充分表明,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最核心的不是模型,而是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将预测工作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基础之上,确保预测体系高效运转。

1.制定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层面,要加快制定规范完善、操作性强的“中央财政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管理办法”,明确预测信息交换和会商机制的内容和流程,确立预测工作对国库资金统筹协调管理的工作职能,推动预测工作在部内各相关司局及相关部门间协调开展,解决预测数据交流不畅问题,打通“信息孤岛”,奠定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制度基础。同时,指导地方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管理办法。

2.建立用款计划管理考核制度。用款计划是加强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掌握各部门的支出信息、控制支出预算执行、服务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应当逐步建立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编制用款计划和按季分月滚动编制用款计划的制度。研究建立用款计划考核制度,对用款计划和实际支出进行偏差分析,加强对预算单位的工作指导,逐步提高用款计划编报的准确性。强化用款计划的刚性要求,禁止随意调整用款计划,建立用款计划管理奖惩制度,发挥好激励约束作用。

3.建立大额支出报备制度。大额支出是国库现金流出当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预算单位大额支出报备制度,是指对预算单位超出一定规模的支付,要求向预测部门提前报备。在此过程中,可以研究采取大额交易信息预警、大额采购合同信息报备、部门预测会商等措施加强管理,选取重点部门开展大额支出报备制度试点,适时建立支出报备考核奖惩机制。之所以要惩罚,是因为如果未及时报备,大额支出发生时财政国库部门需要临时筹集资金,增加财政筹资成本,所以国际上(如英国、瑞典等国)一般按照损失程度,扣减部门下一年度有关经费预算,中国可以参照实施,强化制度约束。

4.建立收入信息共享制度。财政各项预算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的预测最为困难,即使有很先进的模型也难以做到准确预测,因此需要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国际上开展现金流量预测的国家,普遍建立部门间的收入信息共享制度。中国应当在现有已开展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制度确定税务、海关、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收入信息共享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预测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收入信息,特别是征管中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异常交易信息,增强预测准确性。

5.建立国库资金运行控制管理制度。国库资金运行涉及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在库底目标余额制度框架下,资金管理应当是“确定余额—开展预测—运行控制—修正预测—现金运作—稳定余额”的过程。这其中所谓的“运行控制”,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财政国库部门能够根据预测情况和政策目标,及时组织调整资金运行涉及的收入、支出、债务、现金运作等各管理环节的活动。

(三)建立健全预测模型体系

1.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的主要类型。目前各国采用以及学术界提出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种类多样。例如:澳大利亚联邦国库部通过综合运用神经网络、AR、ARMA、 ARIMA、GARCH、EGARCH、VAR、VECM、SVAR等模型,实现了商品服务税等税收按日预测的自动化。从国内学术界提出的模型看,大致可分为线性法和非线性法两大类。线性预测方法是将时间序列看成平稳的线性系统,利用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逼近,较为常用的模型有ARMA模型、ARIMA模型、加法模型等;非线性模型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灰色预测模型等(马海涛和肖鹏,2016)。不同的模型适应不同的财政收支或国库现金流入流出情况,需要区分情况选择确定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多种模型的搭配,构建符合实际的预测模型体系。

2.模型预测的主要作用,是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提供参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威廉姆斯(Williams,2009)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完全以模型预测为主的国家较少,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其他国家重点是依靠制度机制和预测人员的实践经验,参考模型预测结果开展预测。中国研究建立国库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预测模型体系,需要结合经验判断、收支信息归集等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

3.构建预测模型体系需要关注的地方。一是采用模型预测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样本。模型预测要取得较好效果一般至少需要200个样本点,为此,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基础数据库,使模型预测的基础数据库不断丰富。二是及时根据政策性因素变化修正预测模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和财政运行特征与过去发生较大变化,国库资金运行规律也与过去几年不尽相同。应当及时修正和完善模型,使模型符合新形势特征。三是选择相对平稳的样本序列进行模型预测。从计量经济学理论来看,时间序列数据越平稳,模型预测结果越准确。因此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样本的平稳性情况,选择主要是采取模型预测还是人工经验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

(四)建立健全预测信息系统

在国库信息化系统大平台的整体框架内,构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信息系统,为预测工作提供高效科学的技术支撑。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系统应包括以下模块。

1.收入预测模块。负责国库收入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包括:与税务、海关、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对接,具备收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功能;与收入计量经济模型对接,具备对收入规律的模型分析功能;通过对收入数据的汇总分析、收入模型的规律分析实现收入预测。

2.支出预测模块。负责国库支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包括:与用款计划管理系统、大额支出报备系统对接,具备支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功能;与支出计量经济模型对接,具备对支出规律的模型分析功能;通过对支出数据的汇总分析、支出模型的规律分析实现支出预测。

3.现金管理信息模块。负责现金管理数据收集、预测信息反馈及现金管理操作建议。包括:与现金管理系统对接,掌握现金管理操作计划、到期资金回笼等情况;根据收支预测向现金管理部门提供预测信息,提出现金管理操作资金头寸及期限的建议。

4.国债管理信息模块。负责国债管理数据收集、预测信息反馈及国债发行计划操作建议。包括:与国债管理系统对接,掌握国债发行时间、规模、兑付时间和规模等情况;根据收支预测向国债管理部门提供预测信息,提出国债发行、回购等操作建议。

5.转移支付信息模块。负责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信息收集和资金调度建议。包括:与本级对下转移支付资金调度管理系统对接,掌握资金调度的计划、频率、规模、时间节点等信息,同时根据对国库资金余缺的预测情况,提出对下调度建议。

6.账户管理信息模块。负责国库账户信息收集与资金划拨。包括:与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系统对接,实时掌握国库单一账户现金余额数据;与资本性账户系统对接,实现资本性账户现金收支余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与商业银行现金管理资本性分账户系统对接,实现资本性分账户现金收支余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根据现金管理操作指令,实施国库单一账户、资本性账户之间的资金调度,保持单一账户库底目标余额稳定。

(五)加强机构和人员建设

随着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加强预测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建设。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预测机构建设。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开展较好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机构建设。中国中央财政可以在现有预测工作基础上,逐步加强预测机构建设。一是明确预测机构及其职责,在财政部国库司加挂司局级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办公室牌子,或指定专门处室负责预测工作,并赋予其对收支部门预测信息提供情况考核、根据预测结果拟定库款管理计划、发出库款调度和操作指令等职责。二是强化人员配置。选择经验丰富、熟悉财政国库业务和金融业务的专门人员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三是建立收支部门预测工作联系人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国库资金收支信息的预测,定期将预测结果报送至预测机构,并接受预测机构的考核。

2.加强专业预测人员的培养。针对改革初期预测人员不足的情况,加强预测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适时安排人员赴国外财政预测部门或国内金融机构预测部门进行交流、学习,提升预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五、中央财政:建立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

中央财政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方面初步建立了有关的制度机制,探索开展了部分模型预测,预测人员也积累了一定的预测经验。按照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宏观思路,中央财政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预测模型,并运用中央财政收支数据,对模型预测、经验预测进行对比,提出了三位一体预测方法的基本思路。

(一)几种常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模型

1.ARMA模型。ARMA模型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由自回归模型(AR模型)与移动平均模型(MA模型)为基础“混合”构成,在研究中常用于长期追踪资料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将预测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看作是一个随机序列,这组随机变量所具有的依存关系体现着原始数据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变动规律。ARMA模型适用于对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检验。

2.ARIMA模型。ARIMA模型是指将非平稳时间序列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然后将因变量仅对它的滞后值以及随机误差项的现值和滞后值进行回归所建立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模型被识别后,就能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3.SARIMA模型。SARIMA模型,即季节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处理一些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特征的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精准度更高的优势,因此,当数据的周期性变化是受季节等因素影响时,往往采用此类模型。

4.加法模型。加法模型的建模思想是:时间序列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将时间序列的构成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四项,一个时间序列往往是这四项变化形式的叠加或耦合。因此,可分别对这四项进行拟合和预测,再相加得到总项的预测结果。

5.其他的非线性预测模型。由于在一些实际数据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对象往往是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采用线性模型进行预测输出与实际偏离较大,因而必须基于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目前学者研究常用的非线性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Hammerstein模型、Volterra模型、Wiener模型等。从国际上看,现金流量预测采用非线性预测模型不多。

(二)模型预测方法的应用与对比

为了对模型预测和经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验证,结合作者参与的两次经验预测案例,本文介绍季节调整的加法模型、ARIMA模型和经验预测的差异情况。

1.国库现金流入预测。国库现金流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方面(考虑国债发行的相对确定性,将其从收入预测中剔除)。本文采取加法模型和ARIMA模型,以2006~2011年中央财政月度数据为样本,对2012年国内增值税收入月度走势变化进行拟合和预测,并与经验预测结果相对比,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其他税种、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测方法与增值税类似。

表1 2012年中央财政国内增值税收入月度预测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财政部国库司,《财政收支月度统计手册(2000—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2007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财政部国库司编的历年《财政统计摘要》;财政部网站专题专栏“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栏目。

从预测结果看,经验预测、ARIMA模型和加法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5%、8.7%和34.4%。经验预测拟合度最高;ARIMA模型预测结果的拟合程度相对较高;加法模型误差相对较大。加法模型虽然预测误差较大,但由于对序时数据进行了趋势项和季节项分析,因而对于年度内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时间规律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ARIMA模型预测误差以12月数据最大,部分原因是在模型预测中,无法准确植入为完成年度预算而组织收入这一因素,导致模型预测数较执行数明显偏小。

2.国库现金流出预测。国库现金流出主要包括中央本级公共财政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等方面(考虑国债兑付的确定性,将其从流出预测中剔除)。本文以2006~2013年中央财政月度数据为样本,采取加法模型和ARIMA模型,加上经验预测,对2014年中央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运行规律和走势变化进行拟合和预测,形成月度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其他三项支出预测方法类似。

表2 2014年中央本级公共财政支出月度预测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财政部国库司,《财政收支月度统计手册(2000—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2007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财政部国库司编的历年《财政统计摘要》;财政部网站专题专栏“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栏目。

从预测结果看,加法模型、经验预测和ARIMA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9.4%、13.5%和15.7%。加法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执行数拟合程度最高;经验预测次之;ARIMA模型误差率最高。加法模型12月份的误差率高达-24.5%,一部分是由于趋势项的预测准确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弱;另一部分是2014年12月份的实际支出出现异常,较往年增加太多,导致预测误差加大,这也是经验预测误差率达到-20.8%原因所在(由此也体现出制度机制收集信息的重要性)。ARIMA模型对于2014年的预测大致可判断出峰值和峰谷出现的时间段,但具体数值上的预测效果不如加法模型和经验预测理想,如果运用到实际预测中,需要根据沟通协调机制获取的外部信息,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三)对比情况分析

由于预测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收支相抵后的库存余额上,根据加法模型和ARIMA模型在预测中的应用情况,综合收入和支出看,经验预测的可靠度最高。模型预测有时较准,有时误差较大。特别是从12月份的支出情况看,面对临时的政策变化,模型难以预测。经验预测的误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沟通协调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二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建立库底目标余额制度,对库底余额缺少有效的投融资管理手段,特别是没有短期融资工具,为了防止出现对国库的透支,客观上要求经验预测必须按照多留库底的审慎原则开展。即收入要在预测值的基础上略下调,保守预测;支出则要在预测值的基础上略上调,尽可能多预计;二者相抵,现行制度约束下的经验预测会增加数个百分点的误差。若在下一步工作中,建立健全了预测制度机制,特别是部门间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使得预测部门能够提前掌握特殊政策和一次性因素等信息,最大可能消除特殊因素影响;同时建立了库底目标余额制度,丰富了投资和融资工具,消除制度约束,则经验预测的精确度将会大幅优于模型预测。这也是国际上多数国家以经验预测为主、模型预测为参考的主要原因。

(四)建立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

1.制度、模型、经验预测的内在机理。在预测中依靠制度机制,主要是因为任何财政收入的组织、支出的支付都有一个严格的管理流程。例如,一笔支付要经过承诺、申请、审核、支付等环节完成,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制度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在前端环节将信息越过中间环节提前发送到预测部门,由于财政部门可以对信息报送者加以考核,所以这种方式相对稳健且准确。模型预测,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历史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时间序列等计量经济模型,推导得出预测结果。人工经验预测的内在机理,主要是因为财政预算执行是一种管理行为,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并不是规律性的发生,很多影响财政收支的历史因素、当期因素和未来因素,需要靠人工经验来掌握和判断。例如,年度中某个时点开始实施减税政策,减税规模是多少、对后续月份的影响是多少等,既非模型可以预测,也非外部单位所能提供;同时,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涉及所有财政资金的流入流出,有的具有稳定的规律性(如工资发放),有的没有规律性(如某些大额采购),有的有固定时点(如国债兑付),有的没有固定时点但可以掌握(如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当所有流入流出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还要依靠经验预测进行综合。

2.制度、模型、经验预测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讲,制度机制主要是在执行中动态获取各项收支信息,以及影响现金流量的政策调整信息等。模型更适合周期性的流量预测,如年度、季度、月度、每周的预测等,以及细化的各种税收收入,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的预测(支出预测依靠制度机制更有效)。人工经验预测适合对全流程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收集的预测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当然,三种预测都各有不足,如模型难以对非规律性的收支进行预测、经验预测在判断趋势方面存在不足等。基于这些特点,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中,合理的安排是将制度作为前提、模型作为参考,将经验预测作为整个预测方法中的主体,三者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况,提升预测效率和精度。

3.制度、模型、经验预测的组合运用。一套完整的预测应当包括年度、季度、月度预测以及按周、按日的预测;预测内容包括各项现金流入、流出以及账户中的现金头寸变化。实践中,可以做如下安排:(1)年度预测。先通过人工经验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剔除一次性和临时性因素;进而对预算收入和支出(主要是收入)开展模型预测;再根据年度预算、宏观经济规划、年度中将出台的重要政策,以及国债发行兑付计划等因素,进行经验调整,得出全年现金流入、流出和账户余额预测结果。(2)季度、月度和按周的滚动预测。首先开展模型预测,其次开展人工历史数据的统计预测,二者对比调整后,根据制度机制收集到的按季分月用款计划、部门大额支出报备情况、收入部门提交的收缴信息、国债部门提供的发行兑付信息、执行管理部门提供的转移支付资金调度信息、现金运作部门提供的投融资到期和操作信息、财税政策调整信息等,进行综合调整得到预测期的预测结果。(3)按日预测。按日预测是整个预测工作的最后环节,预测结果直接反映预测水平,影响国库现金管理效益。按日预测的重点,是预测当日国库单一账户余额,为投融资操作和稳定库底目标余额提供决策参考,特别是不能出现国库的透支。此时,模型预测基本失去作用。重点是在历史同期数据基础上,依靠制度机制获取当日的所有收支变动信息,加之账户清算系统提供的当日动态国库收支清算信息,由财政部门预测人员和央行国库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会商,尽可能及时掌握现金流信息。综合看,中国财政管理实际和国库现金运行特点,决定了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预测作用。实践中,三者并非必须一步到位,可以首先开展经验预测,进而增加制度机制,具备条件时逐步增加各种模型预测加以辅助。

六、地方财政: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表的方法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对技术和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对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做法应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对地方财政部门来讲,可以考虑适当简化操作,通过编制流量预测表的方法开展预测,能够满足现阶段工作需要。现以某省的省级财政为例,对如何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表制度,从具体实践上做简要的方法介绍。

(一)预测目标

地方财政国库现金流量的预测目标可以根据决策需要、数据获取方便性等情况来做具体安排,如可以选择国库单一账户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数等总量指标,还可以选择税收收入、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等单项指标作为补充。本文将某省省级财政国库现金流入、流出和国库单一账户库存余额三个指标作为预测目标。运用三者关系构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并建立信息系统,使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流量进行预测,用公式表述为:

本期末国库现金余额=本期国库现金流入-本期国库现金流出+本期初国库现金余额

其中,国库现金流入、流出,又可分解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转移性收支、债券收支、国库现金管理收支,以及其他非预算性质的各种国库现金流入流出(比如暂存暂付款项)。即:

国库现金流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国库现金管理到期资金划回收入+其他现金流入

国库现金流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国库现金管理运作资金划拨支出+其他现金流出

(二)预测方法

根据国库资金运行的实际特征,设计主要方法步骤如下。

1.建立简单预测模型。结合地方管理实际,主要以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简单序时平均数法为基础建立模型。首先把若干历史时期的同期统计数值作为观察值,求出算术平均数作为当期基础预测值;其次,按照年度预算增幅或管理政策目标,对基础预测值进行调整。这种模型主要依赖于变量自身数据,建模过程相对简单,但在财政管理实践中,往往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内在机理是: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是经济运行的反映;在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的情况下,财政收支运行具有相对平稳的规律性特征。但同时,该模型的不足也相对明显,就是如果宏观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国家财政政策出现大的调整(如营改增、减税降费),以及政府出台对收支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性政策时,则历史规律会发生重大变化,预测将出现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预测部门运用经验预测方法,及时进行调整。

2.加入确定的收支数据。如地方政府债券收支,每年初主管部门都会制订本年度的具体发行方案,即使执行中有调整,也会提前一段时间公布调整计划。对此,需要对预测数据进行必要修正。这种修正有两个方面:一是剔除历史数据中的同类因素;二是在本期预测数据中增加已确定的数据。其他类似确定事项的调整方法,也是如此。

3.按照序时进度进行环比修正。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的精准度,将预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使同年度各月份之间的数据产生关联。可归纳为“同比数据测算趋势、环比数据修正偏差”。(1)同比数据测算趋势,主要指用历史期同月份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算术平均值,然后测算出历史上每个月数据占全年数额的比重,再分别乘以预测年度预算安排,得出预测期每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或者用算术平均值直接乘以当年预算增幅亦可)。(2)环比数据修正偏差,主要指用预测年度当中前面月份的实际发生额对后续月份进行修正。例如:1月份实际发生额为A,全年预算安排为M;2月份预测额为b,2~11月份预测总额为m,则修正后2月份预测额为c=(b/m)×(M-A)。其他月份依此类推。以2017年某省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测算为例(见表3),呈现出如下变化:

表3 2017年某省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测算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作者调研。

(三)预测口径和计算方式

设定已知2017年1~3月真实发生数据,对4~12月相关数据进行逐月滚动预测,并与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偏差比较,以便进一步分析影响预测的主要因素。

1.国库现金流入预测。国库现金流入预测,具体指当月省级财政国库现金流入,可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国库现金管理到期资金收入等涉及国库现金流入的六个方面(不考虑暂存款等因素)。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这是指当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两部分。其中税收收入包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其他税收;非税收入包含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各个科目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各科目本年已发生的月度收入,预测发生额指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科目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历史同期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收入。预测发生额在每个月份再根据本年前续月份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An=(P-∑Pn-1)×Bn/∑(Bn+Bn+1+…+B12)

其中,An指n月份当月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收入,n=1,2,…,12;P指全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收入预算数;∑Pn-1指前(n-1)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科目实际发生额之和;B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收入之和;∑(Bn+Bn+1+…+B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收入之和。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测。预测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已发生的月度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测发生额指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测发生额每月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Cn=(Q-∑Qn-1)×Dn/∑(Dn+Dn+1+…+D12)

其中,Cn指n月份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n=1,2,3,…,12;Q指全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数;∑Qn-1指前(n-1)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际发生额之和;D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Dn+Dn+1+…+D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测。预测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已发生的月度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测发生额指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En=(R-∑Rn-1)×Fn/∑(Fn+Fn+1+…+F12)

其中,En指n月份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n=1,2,3,…,12;R指全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数;∑Rn-1指前(n-1)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际发生额之和;F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之和;∑(Fn+Fn+1+…+F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之和。

(4)转移性收入预测。转移性收入分为上级调款和税收返还两部分。其中,上级调款为财政部每月向某省拨款额,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实际发生额指每月财政部向某省实际拨款额,预测发生额指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Gn=(S-∑Sn-1)×Hn/∑(Hn+Hn+1+…+H12)

其中,Gn指n月份当月中央转移支付收入,n=1,2,3,…,12;S指全年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预算数;∑Sn-1指前(n-1)月中央转移支付收入实际发生额之和;Hn指前两年n月当月中央转移支付收入之和;∑(Hn+Hn+1+…+H12)指前两年中央转移支付收入之和。

税收返还收入指该省上缴中央的税收分成部分月度返还给该省的收入,以前两年当月中央返还额的平均值为基数,再乘以增值税科目可比预计增速(由于2016年5月份全面推开营改增,可比预计增速要考虑以前年度营业税)。

(5)地方政府债券收入预测。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指公开发行地方债券,实现资金流入的收入。每年发行时间和规模不尽相同,通过与债务发行部门提前沟通,可以了解下个月发行计划。因此,按照发行计划进行计算即可。

(6)国库现金管理到期资金收入。国库现金管理到期资金收入,是指以前月份开展的国库现金运作,本月到期应收回的本息。

2.国库现金流出预测。国库现金流出预测,这里指当月财政国库现金流出,对应国库现金流入预测口径,也可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券资金下达、国库现金管理运作资金支出等六个方面(不考虑暂付款等因素)。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细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质储备支出、其他支出,各细分科目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各科目本年已发生的月度支出,预测发生额指按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A1n=(P1-∑P1n-1)×B1n/∑(B1n+B1n+1+…+B112)

其中,A1n指n月份当月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n=1,2,3,…,12;P1指全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预算数;∑P1n-1指前(n-1)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实际发生额之和;B1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之和;∑(B1n+B1n+1+…+B1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各科目支出之和。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测。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指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已发生的月度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测发生额指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C1n=(Q1-∑Q1n-1)×D1n/∑(D1n+D1n+1+…+D112)

其中,C1n指n月份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n=1,2,3,…,12;Q1指全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数;∑Q1n-1指前(n-1)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际发生额之和;D1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D1n+D1n+1+…+D1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指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两部分。实际发生额指已发生的月度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测发生额指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E1n=(R1-∑R1n-1)×F1n/∑(F1n+F1n+1+…+F112)

其中,E1n指n月份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n=1,2,3,…,12;R1指全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数;∑R1n-1指前(n-1)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际发生额之和;F1n指前两年n月当月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之和;∑(F1n+F1n+1+…+F112)指前两年省本级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之和。

(4)转移性支出预测。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省级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调度拨款,即每月对设区市及省财政直管县的财政支出,分为实际发生额和预测发生额。实际发生额指每月向市县实际拨款额,预测发生额指按照年初对下转移支付预算数,结合前两年数据,预测本年剩余各月对下转移支出,预测发生额每月份根据已知实际发生额滚动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G1n=(S1-∑S1n-1)×H1n/∑(H1n+H1n+1+…+H112)

其中,G1n指n月份当月对下转移支付支出,n=1,2,3,…,12;S1指全年对下转移支付预算数;∑S1n-1指前(n-1)月对下转移支付实际发生额之和;H1n指前两年n月当月对下转移支付之和;∑(H1n+H1n+1+…+H112)指前两年对下转移支付之和。

(5)债券资金下达支出预测。债券资金下达支出,指省级财政公开发行的新增债券资金和置换债券资金,分别需要在资金到达国库后的3个和5个工作日内分解到各市县,属于提前可知的国库现金流出。

(6)国库现金管理运作资金支出。国库现金运作资金支出,指当月开展国库现金运作并拨付至有关商业银行的国库现金。每月下旬将开展下个月国库现金运作计划,按照操作计划进行预测。

(四)通过预测表进行预测结果分析

按照上述对省级财政国库现金流入流出的预测情况,可以汇总编制2017年某省的省本级国库4~12月现金流量预测表(见表4)。

表4 2017年4~12月某省省本级财政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表 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调研。

通过预测表可以看出,2017年4~12月预测额与实际额的偏差率,分别为-4.87%、-4.64%、-17.67%、-18.38%、-22.33%、7.99%、-8.97%、-3.83%、-1.85%,平均误差率约为10%。6~8月预测误差大,主要是受一次性收入入库、突发性大额支出等特殊因素影响,由于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偶然性较大,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准确性。从整体预测情况看,误差多体现为负数,这主要是因为国库的预测为了保障支付、防止国库透支,会尽可能多预计支出,但2017年某省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的114.8%,支出完成预算的95.2%,(2)《某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署网站公告报告栏目地方公告及解读频道。实际收入高于预测、实际支出低于预测,相应的实际库款就会高于预测库款,这种结果体现了预测人员应有的审慎原则。从整体误差率看,9个月中有6个月预测误差在10%以下,有4个月低于5%,实践中已经具备可用性。

(五)完善流量预测表制度的措施

1.增加预测深度。上述方法主要是对财政国库整体收支情况进行的月度预测。今后,按照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的要求,可以在完善整体预测的基础上,实施分类预测和按日预测。例如:按照相关收支科目分别进行预测,既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准度,又可深入挖掘财政国库现金流动的经济财政内涵;做好国库现金流量的日度监测与分析,及时掌握每日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可以探索开展国库现金流量按日预测。

2.丰富预测工具。上述方法采用的是简单时间序列预测法,今后操作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在总体方法不变的基本框架下,逐步将简单时间序列法改进为加法模型预测,甚至再增加ARIMA、SARIMA等模型预测,综合形成当月的基础预测数据,然后再进行修正。通过不断地完善方法,可以相应提高流量预测表的科学性。

3.加快制度机制和信息化建设。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对地方财政部门来讲,有了预测表制度,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若要更进一步,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国库收支余数据库;而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打通部门间的数据交互通渠道和环节,使预测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特殊性或一次性因素的准确信息(如上述预测中6~8月份的情况),可以更进一步提高预测的效率和质量。

七、结论

本文概括了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基本内涵,通过考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中国管理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宏观思路,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中央财政的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并以某省实际数据为例,研究提出了地方财政部门使用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表制度。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按照建设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的要求,在“五期叠加”的约束条件下,建设中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的宏观思路和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制度机制为前提、模型预测为基础、经验预测为主体、信息系统为支撑、人员机构为保障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全面加强资金管理、预算执行、债务管理和现金运作的统筹,稳定库底目标余额,更好地发挥现代财政国库筹资理财功能,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

第二,基于中央财政面临的管理实际,建立制度、模型、经验三位一体的预测方法,可以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提升预测效果。其中,制度是前提,模型是参考,经验预测是整个方法中的主体。实践中,三者并非必须一步到位,可以首先开展经验预测,进而增加各项制度机制,具备条件时逐步增加各种模型预测加以辅助。

第三,基于地方财政管理实际,可以通过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表制度开展预测。从实践操作看,该制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同时,该方法拓展性较强,未来通过增加预测深度、丰富预测工具、加快制度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等,可以不断提升预测精准度。

猜你喜欢

发生额现金管理国库
用EXCEL电子表格文档创建简易财务系统
哪家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更好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PK
企业现金管理之我见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基于EXCEL中的函数编制资产负债表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规定解读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