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以技术流为主导的优质供应链的紧迫性及措施*

2020-04-29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姜斌远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流供应链融合

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 姜斌远

大连乐恩创想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姜佳文

一、引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过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目前GDP位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中与供应链有关的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经济发展规模与产品创新能力不匹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从中央政府层面开始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工作。国家出台的供应链政策文件,把创新放在供应链发展的首要位置,其目的是解决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供应链”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和“供应链”。 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提出:“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国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丁俊发等,2001)。供应链强调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满足市场需要,现代供应链以需求为导向(何明珂和王文举,2018)。上述供应链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笔者研究发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不是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将“四流”整合在一起也难形成创新能力,那么应如何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呢?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技术创新研发的新产品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越成功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越快,技术创新不足则经济难以增长。可以说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焦点是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和提供的新服务是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那么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供应链是否存在技术流?技术流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论题亟须得到研究和解决。

二、技术流与供应链的关系

中国著名供应链学者马士华(2000)提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楼高翔(2009)认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利润不是来自规模和产量,而是来自适时更新的产品和服务。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根本蕴含于这些产品和服务中的技术创新。汤林伟(2011)认为,供应链管理还应包括技术流。技术流是指技术的传播与流动,整个供应链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和决策决定了技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最终决定了技术创新的成败。从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供应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依靠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并且技术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应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将产品快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供应链的竞争主要依靠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就是技术能力的流动,即技术流(许学强等,2002)。技术流动的速度、空间和提升幅度(创新)决定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技术流是供应链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提升供应链竞争优势需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更加需要技术流的参与、支撑和主导。

三、技术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1.技术流的内涵及属性。

供应链在产品研发设计、零部件加工、产品组装、流通服务和产品维修过程中各种技术的融合提升与流动称为技术流,它存在于供应链运作全过程中,也是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实现供应链创新发展,一是依靠各种技术的融合提升与流动,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二是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需要技术流的支撑和主导,如电子商务、立体仓库、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电子数据货币等,通过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将产品低成本、高质量且快速地送到客户手中。因此,技术流是解决供应链创新发展瓶颈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供应链效率、效益和竞争力。

技术流在产品研发、制造和流通过程中的属性是:(1)产品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各种技术融合提升和流动的关系,各种技术融合提升的幅度和流动的范围决定着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2)技术是产品的核心要素,在制造过程中产品之间存在着上下游融合衔接的关系,如果各种技术没有融合提升只有流动,各种技术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流动,决定着产品数量、质量和辐射距离。(3)物化于产品中的各种技术的融合提升和流动产生技术流,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驱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4)技术流也需要不断融合提升和流动,如果技术流只有流动没有提升,那么技术流就衰退为技术,导致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所以技术流也具有融合提升和流动的属性。

上述研究表明,技术流的上升幅度及时间决定着供应链创新能力的强弱,技术流的流动范围及速度决定着供应链创新成果的应用程度及辐射距离,技术流的上升幅度和流动范围决定供应链竞争力。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工作的实质,就是要依靠技术流的提升实现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依靠技术流创新成果的流动增强供应链的经济效益,技术流的提升是用科学智慧与工匠精神融合研发制造高端产品,提升供应链创新能力,技术流的流动就是通过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将产品辐射至更远的地区,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技术流是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技术流的特点。

技术流具有创新性、流动性、交叉性、淘汰性和保密性等特点。创新性是技术流的最本质的特性,创新性是通过科学智慧及工匠精神将各种技术融合提升和流动,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技术流的创新性,决定着供应链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制造组装能力、流通服务能力和产品维修能力的强弱,离开创新性,技术流就不存在。流动性是技术流最基本的属性:(1)各种技术流的汇集,通过科学智慧与工匠精神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流,实现技术流的创新性;(2)将技术流研发设计的成果转化成产品,需要技术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不断流动;(3)研发制造的产品必须通过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流动,才能够将产品辐射至更远的地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交叉性是指产品研发的技术流包含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流是将物理、化学、机械、微电子、材料学及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交叉融合提升和流动,实现产品创新,如导航网络系统、航空母舰等产品,交叉性也导致了技术流的复杂性。淘汰性是指原有的产品被产品创新所淘汰,如内燃机车、BP机等整体技术被淘汰。为了防止技术流被淘汰,需要技术流不断地提升和创新。由于技术流关系到供应链竞争力强弱和生死存亡,所以技术流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技术流的保密性主要存在于供应链产品研发制造环节。

技术流是产品研发能力、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营销策略、知识产权和产品维修技术及其管理技术等有效融合提升与流动的结晶,它贯穿于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保障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正常运转的核心要素。

3.技术、技术流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技术指有关特定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一簇知识(吉昱华等,2006),技术是产品的核心要素,在特定环境下技术是静态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现有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技术是技术创新基础要素,各种技术的不断融合提升和流动上升为技术流,技术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应该承认,技术是技术流的微量元素,技术从量变到质量飞跃的结果是技术流,各种技术的有序高效融合提升和流动汇集成技术流,技术流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技术流提升的幅度和流动的范围及速度决定了技术创新的成败。技术流不仅决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决定技术创新能力和供应链竞争能力。如果技术流不能提升只能流动,那么技术流就蜕变为技术,只能为产品生产服务,将逐渐被竞争对手淘汰,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就不能实现,供应链竞争力就会下降。技术流是一个无止境的提升—流动—再提升—再流动的创新发展过程,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因此,技术流是一种无终点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许学强等,2002)。

综上所述,供应链创新发展就是围绕核心企业,与合作方的技术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加强研发、制造、组装、流通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控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国家富强。笔者将上述供应链创新发展模式称为“五流融创”(姜斌远等,2018)。其特点是强调供应链以技术流为核心,将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既要满足市场需求,更要实现中国富强。在供应链“五流融创”发展竞争模式中技术流决定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

四、技术流在供应链创新发展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国供应链要以技术流为抓手,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技术流在供应链中的主要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技术流类型及主要作用分析

1.科学智慧引领技术流的提升。

在新产品研发、制造、组装、流通和服务过程中,核心企业新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决定着供应链的竞争力,核心企业应用科学智慧掌控和提升技术流,研发设计出更先进、更高超的产品,减少对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依赖,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核心企业在研发制造新产品时,应用科学智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水平,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确定上述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标准。零部件供应制造商提供的每一个零部件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只有这些零部件的性能、质量和成本达到研发设计标准,才能确保新产品研发制造的质量达到标准。

2.工匠精神实现产品创新。

核心企业根据新产品研发制造标准,选择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零部件供应制造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制造,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新产品研发制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随着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加剧,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另一方面产品研发制造的难度越来越高,零部件精度、性能和质量的标准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零部件供应制造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技术流,克服技术和工艺等难关,用精湛和高超的技术严格加工各种零部件及产品,确保加工制造的每一个零部件和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整合资源组装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组装厂是供应链的最大节点和集散地,承担着零部件的集中、储存和装配以及产品分散的功能,组装厂的规模决定着供应链生产能力。产品的组装是以多个零部件供应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为基础,通过采购、储存和配送等环节的运作,整合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准时制、零库存、精益生产、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技术,应用技术流控制的机器人系统和自动化流水线快速组装成产品,为供应链竞争提供足够的货源,满足市场需求。

4.加强技术流在流通领域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应用。

产品流通服务商应用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人运输系统和智能物流将产品快速度、低成本、高质量辐射到更远的地区,确保产品在空间和时间上获得竞争优势;产品售后服务商应用产品(重大装备、飞机、高铁等)售后服务衍生的技术流,如运营设备检测、维修、备件更换、客户培训、远程监控等技术服务能力,以确保各种设备和产品正常使用,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另外,产品售后服务商通过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和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应用产品售后服务技术流,推动产品回收、分类和再制造发展。

技术流提升主要体现在供应链新产品研发制造过程,并且延伸到产品组装、流通领域和售后服务环节,技术流提升幅度和流动范围决定着供应链的质量及竞争力,也决定着供应链的创新发展能力,科学智慧、工匠精神和市场需求的融合决定着供应链的创新发展。

五、技术流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加剧,依赖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已不足以支撑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支持。在现代工业国家建设中,美国新经济发展和日本技术立国战略都围绕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开展经济实力的角逐。发达国家把全球供应链列入国家安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是最早提出并系统实施供应链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从1993年开始,历届美国总统都会针对供应链发布行政命令或国家战略,以供应链为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动力源。2012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有两个目标:促进货物安全有效移动;培养有弹性的供应链。货物安全有效移动就是满足市场需求。弹性的供应链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提高供应链从大规模中断中恢复的能力;(2)供应链创新力不断提升,增强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从性质和功能上分析可知,供应链的弹性就是变异的技术流。美国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突破口,通过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及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推动汽车、航空、生物工程、发动机和尖端武器等前沿技术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抢占行业供应链的制高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竞争力,增强和保持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地位。

日本供应链以技术立国战略为目标,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作为供应链的关键,日本供应链注重科学发明与精湛技术相结合形成技术流,从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创新,在国际在上获得持久竞争力。另外,日本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研发状况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技术及设备,一方面获得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用落后技术和设备制造市场上即将饱和的产品,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永远处于落后状态。日本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有5万多家,一切以传承家族的产业、工艺和技术为目的,应用精湛过硬的技术保持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日本全球性大公司早已建立供应链创新结构,日本的各大综合商社组建商社内部稳定的供应链,实质就是构建巨型供应链组织。日本高铁、汽车、机器人、造船等世界领先产品在国际上获得持久竞争力,就是依靠多个综合商社形成的稳定供应链。

六、中国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供应链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的概念引入中国后,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995年张曙光教授从产学研的角度最早提出知识供应链的概念,之后国内著名供应链学者王之泰、丁俊发和马士华等对供应链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供应链理论在制造业和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它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生死存亡。从1998年开始,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将供应链技术与系统列入主要的研究与开发内容,部分成果已经在许多企业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李季芳,2014)。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供应链的应用和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加快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供应链运作速度、效率和效益;另外,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为社会提供互联网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制造业、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等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消费者应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网上购物,应用电子数据支付货款,通过服务创新推动供应链的应用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初步建立供应链创新体系,积极开展高尖端产品的供应链创新实践活动,如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导航网络系统、国产航母、C919大型客机、龙门五轴机床、嫦娥四号探测器、8万吨模锻压力机和无人机等大量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关键设备、高端产品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上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力, 也为中国供应链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应用技术创新取得可喜成就,但是学术界对供应链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滞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替代供应链创新发展,导致众多产业供应链缺乏产品创新的能力,依靠购买发达国家核心零部件组装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最典型的如高端专用芯片95%依赖进口,2018年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3120亿美元,(1)《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臷于《中国证券报》2019年1月15日。供应链创新能力的薄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七、对策研究

1.确立技术流在供应链创新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破解中国创新发展难题的钥匙,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五流融创”发展竞争模式就是在供应链层面全面落实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供应链的技术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五个元素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天然的正相关性。科学智慧和工匠精神融合提升技术流,实现供应链创新发展;商流整合供应链内外资源,协调生产和流通,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市场需求;物流树立环保理念,将环保原则纳入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信息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供应链内外部信息开放和共享;商品和资金之间的转换流动实现供应链企业、利益相关者和消费者利益共享。所以,五大发展理念是供应链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指导供应链创新发展的社会实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供应链创新发展就是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以技术流为抓手,加强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由繁荣富裕走向繁荣富强。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经济链和价值链,更是一条创新链和竞争链,只有掌控、应用和提升技术流,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中国华为5G通信系统和美国通信系统在全球竞争的实质,就是技术流的竞争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华为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技术流,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创新,使5G通信系统成为世界品牌,华为国产手机走技术流道路是正确的方向(刘启诚,2018)。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都需要技术流的参与、支撑和主导,因此技术流在供应链创新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理论界要在做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供应链技术创新的研究,引导企业依靠技术流的掌控、应用和提升,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2.提升技术流,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也是实现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发达国家通过掌控技术流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抢占全球供应链产业的最高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国的供应链建设仅仅依靠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将会阻碍中国竞争力提升。因此,要应用供应链“五流融创”发展竞争模式的理论,通过技术流的不断提升,增强技术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密切融合,实现供应链创新发展,解决中国经济出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经济发展规模与产品创新能力不匹配等问题,要用科学智慧和工匠精神掌控、应用和提升技术流(姜斌远,2018),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减少对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依赖,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3.政府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优质供应链。

中国政府要在集成电路、航空、汽车、发动机、机器人、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等重点行业,通过出台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优质供应链,提升中国供应链竞争力。政府要组织专家学者建立优质供应链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界定本行业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和自有核心技术的标准及数量,检测供应链的自有核心技术率和技术流提升率。建议对上述重点制造业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首先,根据自有核心技术率和自有核心技术流提升率(以下简称技术流提升率)确定供应链的类型:(1)满足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华为5G和高铁),自有核心技术率达到80%以上且技术流的年提升率达到3%以上,这两个条件中的一条即为优质供应链。(2)自有核心技术率达到50%~80%为次级优质供应链。(3)自有核心技术率在50%以下,为一般供应链。对非优质供应链也要考核技术流提升率,引导供应链走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其次,政府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土地使用优惠等,重点培育和扶持优质供应链,鼓励各种类型的供应链通过提升技术流,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最后,政府通过引领、监管、服务和激励等措施,调动各种类型供应链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优质供应链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尽快摆脱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在世界处于第二梯队的状态,推动中国由工业大国快速走向工业强国。

4.核心企业承担打造优质供应链的主体责任。

研发制造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龙头的地位,承担着打造优质供应链的主体责任。供应链提升技术流,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是依靠单个或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长期实践、共同努力和协调创新。因此,在核心企业的组织和沟通下,协调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应用科学智慧和工匠精神,以技术流为抓手,提高自有核心技术率,把本行业产品进一步做精、做细、做绝、做透(王盛勇和李晓华,2018),成为世界品牌产品。核心企业要借鉴中国华为公司和高铁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典型成功案例,掌握本行业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瞄准和超越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组建优质供应链战略联盟,不断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技术流。核心企业要借鉴供应链分类管理的经验,对供应链所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在供应链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淘汰技术流提升速度慢、制约供应链创新发展的企业,及时发现和吸收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流提升速度快的企业加入优质供应链战略联盟,提高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的能力,核心企业要在保证产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通过规划、组织、协调和创新,增大技术流提升率。

5.加强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技术人才培养。

提升技术流,建设优质供应链,必须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实践、会管理、能创新的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供应链技术流的强弱,也决定着中国供应链创新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着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要将大学生培养为具有科学智慧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技术人才,要将理论教学、技术实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知识与技术创新实践相结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使大学生成为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骨干。通过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和技术创新骨干人才的融合,推动供应链在产品研发、制造、组装、流通和售后服务程中进一步提升技术流,增强供应链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流供应链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融合》
基于信息流的RBC系统外部通信网络故障分析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