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创意学习“经典解码”之解码

2020-04-28李筱静

江苏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

【摘 要】“经典解码”属于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开发的创意“思维工具”的一个序列。在阐明“经典解码”的内涵及背景之后,以语文学科为例,面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文学经典,抓住经典要素,运用联结思维为特征的解译、以程序思维为特征的模仿和以创造思维为特征的变构,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和创意学习。

【关键词】经典解码;联结思维;程序思维;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0-0065-02

【作者简介】李筱静,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经典解码”作为具有可操作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特征的思维工具,旨在帮助学生借助经典作品,通过特定的思维途径,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飞跃。

一、“经典解码”的内涵

所谓经典解码,是指以名家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名家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启发学生创意地解读或演绎经典作品,进而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创造的思维工具之一。解码不是对经典的亵渎,而是在经典的基础上让儿童进行新的创造。

“经典”是学生创意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对经典的反复研究,解析经典的独特“密码”,了解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感悟其丰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运用经典的“语言”,进行模拟重构或者创造性建构,这就是儿童“解码”经典的过程。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又分为三个阶段:解译、模仿、变构。

二、“经典解码”的价值分析

1.学校国家级课题整体推进的要求。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选文具有典型的示范性。然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既意味着优秀、典范,也意味着多元的解析维度和多层次的解析难度。如何做到更有创意地解析和传承经典的典范意义及价值?学校开发了系列“思维工具”,经典解码就是序列之一。

2.经典本身具有的可解读性的启示。

唯有经典作品,因为其形式的典范性、内涵的丰富性及手法的创造性,在学习和解读方面的价值和启示,绝非普通文学作品可比拟。正如在艺术领域,人们公认的事实“说不尽的达芬奇”“说不尽的毕加索”一样,文学方面的经典作品当然也是如此,如“说不尽的唐诗宋词”“说不尽的《红楼梦》”等。正因为“说不尽”,所以选择经典作品“解码”,才能真正有趣、有味。

三、“经典解码”的实践

1.广泛联结:解译。

经典解码的第一个层次是运用广泛联结的思维方式,解译经典密码。如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丁香结》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篇课文是作家宗璞的经典作品。作者没有被“丁香”这一愁怨的意象所束缚,在丁香鼓鼓的花苞中悟出了一份生命的豁达。那么,为什么借助“丁香”这个意象?生命为什么应该“豁达”?于是,笔者设计了系列学习任务:(1)作者是如何因花悟情的,又是如何跳脱出丁香愁怨的象征的;(2)比较所写植物与志向之间的关系;(3)寻找作者创作的地点,猜测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另一层面,学生通过研读宗璞的生平,研究她的其他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以及本文的原文,通过联结思维了解到作品创作的个人语境与社会语境,基本实现作品解读的语境解码。这样通过多层次联结,使得儿童得以深度理解本文的核心内涵以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程序再造:模仿。

经典解码的第二个层次是模仿,即以自己的方式运用经典的“语言”,进行模拟重构。对经典的解译只是一个起点,要最终实现儿童的自我编码,还需要模仿和变构创造的过程,需要程序性思维来搭建跨越经典的脚手架。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7的内容《我的“自画像”》为例,根据以往的学情分析,学生在描写人物肖像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引用经典童诗,打开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在美术课程“经典解码”的收获迁移到语文课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自主创造:变构。

经典解码中基于个人方式的解译模仿,当然还不是经典解码的最终目的。如果说,基于个人方式的解码重构,还只是實现了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演绎,其基本特征还主要是模仿性的。那么,经典解码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变构、创造。

“校园植物诗画图鉴”活动大体体现经典解码的上述特征。活动计划要求,让学生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植物意象,融合科学、美术等课程的知识,按照季节顺序,以“按照经典找植物—按照植物配经典—按照植物创诗文”的活动顺序,从理解、演绎到创作,从解码到变构,实现对“经典”的超越,实现学习的创意性跨越。

以“竹”的个案为例。如学习《竹石》这首诗歌以后,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找竹子的资料,翻阅相关书籍,梳理传统诗歌中“竹”的内涵,以及传统中国画中“竹”的形象,实现“竹”的意象解码,再让学生在校园内观察竹子,加深对竹子精神的了解。之后,学生通过询问花匠工人,了解校园种植“竹”的地点、目的和原因,了解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特性,实现“竹”文化深度解码。在对“竹”的充分解码基础上,模仿郑板桥《竹石》,写一首赞美竹子的小诗或者短文,结合自己了解校园里竹子种植的经历,实现对“竹”的个性化重构。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校多媒体教学之浅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初中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