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7-01-13李洁
李洁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培养21世纪新人才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思维;教学培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培养21世纪新人才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学程序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笔者的鼓励下,一学生上台后将晏子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变通,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叛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演示着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老师对学生思维的变通给予了及时的肯定。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学生的兴趣昂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笔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
二、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创新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组织辩论。创造性思维,是只有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才会绽放出来的。组织辩论,选题很关键。针对小型课堂辩论的特点,选题不宜太艰深,但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小学生有研究阅读的兴趣。当一批富有个性的小学生走到一起的时候,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起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进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
2、故事扩充法。故事扩充也是同学们喜欢的一种创造型任务。视听相结合,让小学生了解故事大意,然后通过小组学习读懂故事,借助字典、图片和上、下文意思猜出生词的含义。最后开展小组讨论,把故事充实完整或新编。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调动他们已学的词汇、语句,互相配合,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补充完整。
3、做调查。做调查是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在学习这方面的课文后,引导小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状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出调查报告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构想。开放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封闭式问题的缺点,答案遗漏较少,“强迫”性回答的可能性小,但也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同时,由于开放问题答案复杂多样,使答案之间的可比性下降,给资料整理带来格当大的困难。目的使小学生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生活经验 ,丰富情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开阔襟怀,引发想象。
三、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表现。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造火花。要获得如此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格式。
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热情高涨中,学生会进行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描述,如荷花未开、半开、全开的形态各异,以及绿叶红花的相互映衬,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时,想象力也是创造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或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或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引导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四、立足基本点:抓住教材,创设情景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是以情动情、营造感动、启迪悟性、开发灵性的极好素材,以此为切入点,同时,引用恰当材料渲染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入乎其内去领悟作品的深厚意蕴和表现力度,又能出乎其外去探求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兴趣,跨越地域、穿越时空去感觉生活的美好,领悟生活的真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开发了学生智力和潜能,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开辟广阔的天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面对今天这个充满着挑战性、多样性、新奇性的二十一世纪,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我们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上,让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