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5-08牛新华
牛新华
摘 要: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的上升和发展的高级智能,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的上升和发展的高级智能,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引导发现激发兴趣
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主动探求知识,否则,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精打采或应付而被动学习,其结果就会出现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中学生突出的一个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它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以奇取乐,以乐助学,能使课堂学习情趣盎然。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发现学生的新删点、新思维或是某种奇思特解(尽管不尽完美),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可贵的创新思维训练要靠教者长期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同时要不断地引导和鼓励自己的学生敢于去思考问题,并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新见解。如在数学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四联”训练,用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兼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锻炼求同思维能力;用整体代换方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解题,锻炼逆向思维能力;用类比方法解题,锻炼相似思维能力;用难题巧解锻炼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用多解择优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等。
对学生新颖别致的解法加分,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解法提出不同意见,表扬学生的解题方法超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三、培养学生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的,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培养。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数学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索、讨论、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争辩,各抒已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 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质疑性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
四、启发学生富于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后果,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证实。被誉为科幻之父的凡尔纳写过潜水艇、直升飞机、电视机、导弹、坦克而这些都是当时未发明的东西。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要珍惜他们的好奇心,要努力把学生的想象振奋起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
五、引导学生乐于合作
21世纪以来,由于学科门类的剧增,学科知识的深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复杂化,学科间合作研究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了。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的努力钻研及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真诚、开朗的性格以及乐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搜集群体人的智慧取长补短,是新世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乐于并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如共同解决知识疑难,友好协作做数学模型、实验测量,热烈讨论辩是非,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和读书求知的良好习惯等,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展的。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就会提高,素质教育就会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