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儿童文化的育人路径探究

2020-04-28张红梅

江苏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儿童诗

【摘 要】诗意儿童文化分为童心、童力、童化三个要素,以诗意儿童文化为学校育人理念,意味着要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文化,即用美好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对事物的敏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来涵养和化育儿童,进而达到儿童生命活力的释放。诗意儿童文化的育人实践,可以通过开发童性课程、创建童性课堂、建设童性校园等途径,为儿童创设诗意的精神空间、互动空间和物化空间。用童诗发现童年,也用童诗走向教育的诗意。

【关键词】诗意儿童文化;儿童诗;童性课堂;儿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0-0052-02

【作者简介】张红梅,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1)校长,高级教师。

童诗不单指儿童诗歌,它更是一种隐喻,它代表着具有自然性、超越性、生长性的儿童诗意精神。自然性,意味着教师必须鼓励儿童天性的自然释放与潜能的自然发挥,给儿童充分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能自主地去看、去听、去实践、去感受;超越性,意味着教师需要尊重儿童跳跃的、开放的思维,需要发现儿童生发出的无数惊喜与可能;生长性,意味着教师需要遵循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规律,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基于此,筆者认为,构建诗意儿童文化,不是简单地去设计儿童的文化,而是去倾听、去尊重、去发现、去理解儿童生命中的纯真,并加以引导,始终珍爱儿童的诗性逻辑,呵护儿童的精神成长,从而为儿童的整个生命奠基,为儿童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完善奠基。

一、诗意儿童文化的内涵解读

诗意儿童文化分为童心、童力、童化三个要素。童心是指儿童的天性,包括好奇、好玩、顽皮等本性需求和善良、纯真等德行要素。童力是指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如想象、探究、审美、超越等。童化是指儿童独特的感受及独特的表达,如儿歌、儿童诗、游戏以及诗性的表意象征符号等。简言之,以诗意儿童文化为学校育人理念,意味着要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文化,即用美好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对事物的敏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来涵养和化育儿童,进而达到儿童生命活力的释放。

二、诗意儿童文化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

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笔者从儿童诗教育中发现儿童的诗性智慧,提取出关爱、灵性、审美三个关键词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关爱,指关爱他人、社会、自然;灵性,指保持好奇心、发展想象力;审美,指感知和发现美、个性化表达审美体验。除此之外,自主、自由也是诗意儿童文化的理想育人目标。

在诗意儿童文化引领下,童性课程是有弹性的,童性课堂是开放的,童性活动是自由的,童性校园是浪漫的。该育人模式的评价体系要尊重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聚焦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既关注儿童生长和发展的共同特点,又兼顾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

三、诗意儿童文化的实践路径

1.开发童性课程,重建诗意精神空间。

所谓童性课程,即以诗意儿童文化为核心理念开发出的学科基础课程、诗意特色课程和个性特需课程三类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以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和转化为基本途径,探索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学科拓展性活动的开发实施策略。诗意特色课程主要依托节点课程进行跨学科综合的项目化学习探索,将诗意儿童文化融入儿童课程中。个性特需课程则以儿童“应时而动,诗意生活”为基本理念,从人文与社会、科技与探究、审美与艺术、体育与健康四大领域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从学校层面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和设计,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是努力向“诗意”靠近的过程。因为只有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才能触发学生内心对本真愿望的追求和对本原个性的发展,才能点燃教师为教育理想不懈奋斗的热情和希冀。

2.创建童性课堂,营造诗意互动空间。

童性课堂的构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生活进入课堂的学科化、课堂内部的童性生活、课堂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童性课堂的创建需要教师从注重认知、理解与体验等生活形式的统一,转向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教室生活与室外生活的结合,并且突破书本的学科世界走向儿童实际生活,带领儿童过理性、道德、审美相统一的课堂生活。童性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唤醒—调取—打开—回归”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唤起儿童对于现实生活经验和学习生活经验的回忆和体悟,唤醒儿童思考、想象、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引导儿童通过联系原有认知,促进童化的表达;第三环节,在课堂中突出游戏、表演、哲思的学习方式和诗意对话、诗意独白、诗意表达的语言形式;第四环节,回归生活,让儿童能将所学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理解。童性课堂的创建,不仅要为儿童提供诗意互动空间,促进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更要为师生交往、考试评价创建更多元的机会,让儿童真正在课堂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

3.建设童性校园,打造诗意物化空间。

如果说课程和课堂的诗意,是为儿童的内心自在发展搭起的玻璃房,那么童性校园建设则是玻璃房内舒适的沙发和清新的绿植。为了扩大教室之外的学习量和生活量,超出课堂狭窄的教育场地,突破教室这一正式学习空间,建构与童性课程、童性课堂配置相应的物化空间成为诗意儿童文化的另一实践。如学校的“三园”建设,“三园”包括地质园、童诗典藏园和儿童趣味园。地质园主要是用模型直观展示各种地质现象和地理物质。童诗典藏园主要是通过搜集中外儿童诗经典作品,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儿童趣味园主要是让教室成为儿童游戏探究的乐园。

猜你喜欢

儿童诗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儿童诗制作的当场评价与后期制作评价的关系与价值
小河水
章鱼
夜晚的天空
把握诗意模糊,让儿童诗课堂焕发生机
磨刀石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