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接纳“不一样”的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2020-04-18张雪琴
张雪琴
摘 要:面对学生的成长,要给予包容和接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教师要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们都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教师需要接纳“不一样”的学生。文章基于具体的教育案例,提出解决策略:真心接纳,试着了解;真诚对话,支持理解;说服教师,接纳包容;多管齐下,寻找对策;不急不躁,静待花开。
关键词:平等;“一不样”的学生;教育案例;解决策略
一、事件记录
一天,小一班班主任伍教师一脸惆怅地走进办公室,“张老师,关于班上的B幼儿,我该怎么办?他不说话;天天跑来跑去,根本不听老师的;跟他说话,好像他又听不懂;还有攻击性行为;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去厕所小便……”笔者认真地听着伍教师的描述,心里似乎有点判断,这个幼儿是有特殊需要。但笔者没有把想法直接告诉伍教师,因为不能随便给幼儿贴上标签,也不能给带班教师增加压力。于是,笔者说:“听你这样说,这个幼儿的情况确实不好处理,明天我们一起到班里看看。”
第二天,笔者去班上见到这个幼儿,经过一上午的观察,发现B幼儿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样的行为表现:不说话,坐不住,不听指挥,自理能力较差,偶尔有攻击性行为,还到处乱跑等。如果班上教师稍微不注意,他就跑出教室外。为了时刻关注他的言行,班上教师就会很难兼顾班上其他幼儿的情况。看到这些,给笔者的第一反应是:这难道就是专家所说的“星星的孩子”?
从班上回来后,笔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闭症,首先笔者看了两个关于自闭症的公益广告:一个题为“四分钟了解自闭症”,一个题为“什么是自闭症”。因此笔者对自闭症有了一些了解,自闭症也是人们常说的孤独症,70多年前就被医学界定出。它不是心理上出问题,也不是智力上的障碍,它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自闭症患者缺乏社交能力,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他们刻板、单一、答非所问,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无法理解字面以外的含义。但是,他们中有些人在记忆、数学、美术、音乐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目前病因不明,也没有针对核心症状的药物可用。中国的自闭症患者据保守估计超过一千万。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看到这些,笔者心情沉重:为孩子、为老师、更为家长……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笔者一边安抚带班教师,一边观察幼儿,发现B幼儿大部分时间表现烦躁,总在课室、走廊随意走动,有情绪就要尽情发泄:哭闹,嚎叫、扔东西、踢门……严重时就打人;要么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班上教师和幼儿都曾被抓伤、咬伤过;更严重的是会在教室里大小便。出现种种状况,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家长沟通,严重时一天得和好几个家长解释情况。不仅教师劳累,最重要的是没有安全保障。
二、解决策略
笔者认为可把B幼儿留在幼儿园。虽然他不懂我们的世界,但是他依然有得到社会尊重与认可的权利,不管他是否是“自闭症”,首先他是一个孩子,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他们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笔者认为幼儿园需要接纳“不一样”的孩子。
(一)真心接纳,试着了解
此类孩子都要经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与不同人的交往来学习对他们而言非常困难的社交技能。笔者利用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查阅有关自闭症、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为接下来园所的融合教育作理论铺垫。真心接纳“不一样”的孩子,让他们在美好的时光里度过童年。
(二)真诚对话,支持理解
对照有关自闭症孩子的外部表现,对B幼儿的情况心中略有定位,但不敢随便给他贴标签。笔者请家长来面谈,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向家长反映,同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有关情况,并告知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担忧,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几个问题:首先,幼儿妈妈本身性格比较内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平时外出与其他孩子玩的时间较少,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认为小孩子都这样,没有引起重视。其次,认为孩子四岁不会说话,很正常,因为他们家族里也有很迟才学讲话的孩子。第三,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认为孩子这样是自己惯出来的。这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笔者既要让家长认清事实、接受事实、如何改变事实,又要说服带班教师。
(三)说服教师,接纳包容
为了消除班上教师的顾虑,笔者和班上教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谈话。首先告知教师,从B幼儿目前的表现来看,他的身心发展方面是有不足的,但是不能下定论,现在关键是我们该不该把他留在幼儿园,如果留下他,该怎样做?同时也告知班上教师,其实B幼儿每次出现问题,动作虽然很大,但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想与同伴沟通、游戏。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和控制自己。经过商量后,与班上教师统一意见,认为我们的做法和态度是:对待B幼儿在态度上、教育方式方法上与其他幼儿一样,暂不需要有任何改变,不需要对他有刻意区别对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适时给予引导、辅助及纠正,先采取开放接纳不排斥的态度,先观察一段时间,然后采取恰当的办法。
(四)多管齐下,寻找对策
为了使B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冲突少一点,更好地做好家园共育。首先,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在认知上与幼儿园达成一致。其次,建议B幼儿的家长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试着与其他同龄的幼儿玩耍,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第三,建议家长带孩子到相关医院咨询诊断,这个工作难度很大,起初家长不愿意,害怕结果出来后幼儿园会拒绝幼儿来园。经过与家长多次的沟通、协调、宣传,一切从幼儿的健康出发,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让家长卸下包袱,积极面对现实。后来家长终于同意带孩子去咨询专家,经过专家诊断,B幼儿确实是自闭症,而且情况比较严重。第四,本班乃至全园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了解自闭症孩子的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相对的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第五,帮助家长找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幼儿进行专业培训,为了让幼儿既受到专业的训练又能给他提供一个融合教育的机会,幼儿园同意幼儿上午来园学习,下午去机构培训。
(五)不急不躁,静待花开
经过长期的幼儿园、家长、培训机构的努力,B幼儿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外面转悠的时间少了,自制能力提高了,懂得关心人,能主动和教師沟通,知道给教师一个拥抱;能听从劝告,有想说话的欲望,有时能接受外界的声音,能跟着早操音乐做动作,尤其喜欢看书和画画。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笔者感到实属不易。
愿我们可以加深对自闭症的认识,做到不歧视、不恐惧、不抛弃、不排斥,共同关爱自闭症儿童,用爱融化孤独,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盏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