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020-04-18杜俏颜
杜俏颜
摘 要:语文的学习一方面存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文章的情感共鸣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加深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需要学生会努力学习,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文章主要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主要有:结合教材,撒播德育的种子;结合生活,传播良好品德行为;结合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希望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并且在学习中爱上语文,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人文知识的第一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理解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能提升知识水平,通过一些文章的赏析理解,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天然存在的,因为文字本身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更加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需要教师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情感共鸣,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是应用于学生文学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文章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帮助性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科目是简单而又复杂的:简单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主要以技巧和文字学习为主;复杂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要学习的不只是文字的表层含义,还包含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科目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所要向学生表达的深层含义——德育,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见识到美好的品质,见识到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德育所要传授给当代小学阶段学生的就是这些优秀的品质——热爱祖国、乐于助人、愛岗敬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小学生语文教学方面,部分教师会存在一些刻板印象,认为小学生由于自身经历不足,对于课本所表达情感,无法深入地体会,因而在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只专注于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小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内涵的学科,相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德育方面的培养,小学课本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知识构架方面,都要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道德教育方面的熏陶。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撒播德育的种子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相关教育工作者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编辑了完善的小学语文课本,使学生通过语文课本的学习,更能提升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要专注于课本,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认真地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例如,在小学课本中的《詹天佑》一文,生动地刻画了我国建设工程师和铁路工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向学生讲解当时国内情况的艰难以及建设铁路时自然环境的艰苦,最终造就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还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大大提高了国家荣誉,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了解国家荣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心目中,从小建立要报效祖国的愿望,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信仰。
小学生正处于建立意识观念的初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正确,建立一定的是非观念,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课本向学生灌输人文思想,进行德育培养,播撒德育的种子。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教导学生的方式,也可以依据课本对于学生展开一些课外任务,重点突出道德教育的本身含义。
(二)结合生活,传播良好品德行为
小学生在知识涵养方面较于成人是不足的,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套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更加理解所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利用语文科目的学习,传播良好品德行为,小到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大到爱国守法、保护环境,教师要让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只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要使他们在生活中真正明确其中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结合实际生活,通过语文学习令学生进行知识的感悟和思想的进化,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认知,语文科目的学习,最终是要应用于实践生活的,这也是知识诞生的根本缘由。
语文科目的学习在短期看来是很难出现成效的,这也造就了一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够专注。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教材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关于大自然场景描写,这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文知识的表达能力,也能通过这些丰富的景物描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并且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方式,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维护这种美好,然后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更加爱护环境,维护大自然健康发展。这是通过现实与理想的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爱护环境,这种德育也是对于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一种展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下一代传播良好行为的接班人。
(三)结合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结合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外面的世界总是缤纷多彩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对此,一些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注入一定的元素、设定一些限制。例如在学习《纪念周恩来先生》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念影片,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涉及一些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在观看影片之余,加深学生对于周总理的敬佩之情,并将其升华为对于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国内关于学习的重点大多只专注于课堂学习,对于处于好奇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小学生,学校的学习生活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可开展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课余活动,推动德育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关于相关活动,教师要进行完整的策划,设计相关细节,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并且在活动中通过一定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身经历提升道德水平。因此,在满足这些前提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节日举办一些对应的活动,例如在国家公祭日,通过集体参观烈士纪念碑,并且制作相关手抄报,了解烈士事迹,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出作用于祖国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期接触学习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培养,语文教材中深厚的感情输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见识,教师结合语文教材的相关优势,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内心需求,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并根据这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简而言之,在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思想,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德育的榜样,学生紧跟其后成为下一代德育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徐卉.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启迪与智慧(下),2020(02).
[2]林惠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1).
[3]孙晓燕.育人无痕,润物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苑教育,2019(11).
[4]危彦海.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